张佳胤介绍和张佳胤诗词大全

张佳胤

张佳胤,明四川铜梁人,字肖甫,号居来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滑县知县,迁户部主事。隆庆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万历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以计服鞑靼部落,入为兵部右侍郎。出为浙江巡抚,平定杭州兵变、民变。旋为蓟辽总督。尝与王世贞诸人唱酬,为“后七子”之一,七子以功名始终者,佳胤一人而已。有《居来山房集》。 ▶ 27篇诗文

诗人介绍

明四川铜梁人,字肖甫,号居来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滑县知县,迁户部主事。隆庆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万历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以计服鞑靼部落,入为兵部右侍郎。出为浙江巡抚,平定杭州兵变、民变。旋为蓟辽总督。尝与王世贞诸人唱酬,为“后七子”之一,七子以功名始终者,佳胤一人而已。有《居来山房集》。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佳胤 人物生平

  嘉靖六年七月五日(1526年8月12日),张佳胤出生,他自幼聪慧机敏,七岁即可日诵书千余言。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参加院试中秀才,且名列榜首,深得时任重庆太守的刘绘的器重。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张佳胤登进士第,授滑县令(今河南滑县),任内大盗高章假扮缇骑入县署,胁迫张佳胤支付公款。张佳胤面不改色,假装不知底细,给高章写了取款凭据,然后把县署役吏全部召集起来,立即将强盗擒住,由此名声大振。

  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张佳胤拜会明文坛“后七子 ”盟主李攀龙,“出其诗为贽 ,于鳞大善之,与折节讲钧礼然,公益心仪于鳞矣。”从此,张佳胤与七子派结下不解之缘。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拜户部福建司主事,道改兵部职方,期间结识王世贞、宗臣、吴国伦等 “后七子”成员 ,相与酬唱,游处甚欢。

  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张佳胤因父丧守制在乡,特意前往泸州拜会杨慎,并结识曾玙、熊过,相与饮酒游赏,并于次年成立诗社 “汐社”,结紫房诗会,诗酒唱和。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迁礼部郎中。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因严嵩父子嫌其不曾主动投靠门下,以风霾考察(暗中考察属官材料失实)为由,贬谪张佳胤为陈州同知。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迁蒲州知州,期间治理黄河。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调河南按察司佥事,旋任云南提学佥事。

  隆庆二年(1568年),任广西布政司左参议。

  隆庆三年(1569年),调河南按察司副使,旋任大名兵备副使,分守甘州。

  隆庆四年(1570年),迁山西按察使。

  隆庆五年(1571年)冬,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万历元年(1573年),至九江,平定安庆兵变。后坐安庆兵变勘狱辞不合,迁南京鸿胪卿,就地转光禄卿。

  万历三年(1575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次年,因母丧归故里。

  万历七年(1579年)复职,先后巡抚保定、陕西、宣府(今河北宣化)。宣府,明九边之一,乃防御当时蒙古南下之重镇,张佳胤设计制服塞外桀骜不驯、四处抢劫的头人满五大。

  万历八年(1580年),修长城万六千九百四十尺(约合十余里),升兵部右侍郎。

  万历十年(1582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杭州兵变, 张佳胤兼右佥都御史,署浙江巡抚,奉命勘乱。因主持对浙江兵变的镇压有功,获神宗传诏嘉奖,赐飞鱼服,迁兵部左侍郎,加右都御史。在浙江,岛夷(倭寇)来犯,张佳胤励楼船将军逆击败之。

  万历十一年(1583年),任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曾遣部将李成梁屡破鞑靼插汉儿部,以功连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衔。旋即召还朝中,主持兵部事务。神宗根据功劳,赐一品诰命。

  万历十四年(1586年),受御史许守恩、徐元复参劾,遂三疏谢病归。根据王世贞《居来张公墓志铭》描述,张佳胤是因为受中贵人中伤才上书请辞。而《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收有《张佳胤致某人函》一通,则称张佳胤因帮助“直谏忤上,廷杖为民”的礼部员外郎卢洪春,而得罪文书房阉人(宦官),“其阉乘机冷语激动上怒”,被迫辞官,

  万历十六年(1588年),患风疾不起,闰六月十六日(8月7日),张佳胤病逝,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少保,葬于崌崃山(今重庆市铜梁区巴川镇龙、凤山之间)。

  明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初年,追谥“襄宪”。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佳胤 文学成就

  张佳胤工诗文,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后七子”之一,与明文坛“后七子”、文坛领袖李攀龙、王世贞、宗臣、吴国伦唱和,深受他们复古主张的影响,主格调,讲法度,大力攘斥当时文坛上的空浮之弊和“主理”现象。不过 ,异于“后七子”其他成员的是他强调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的真情贯注。其《沧溟先生集序》曰:“诗依情,情发而葩,约之以韵;文依事,事述而核,衍之成篇 。”《复友人论时学》(《崌崃集》卷五十四)又云:“某惟诗者持也,古人亦云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而已。夫人禀七情,有触斯发,对境咏志,天籁自鸣。”有学者甚至认为,“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张佳胤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散文有各类赠序、游记、书牍、行状、祭文等,成就不高。其诗歌以七律、五律和七言古诗最具代表性,或叙写山川风景、羁旅乡愁,或抒发奔走边塞、戎马倥偬的胸襟怀抱,或抨击社会弊端、感叹志士沦落,情感真实充沛,风格高迈俊朗,慷慨奋厉,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张佳胤一生宦海沉浮,奔走于塞北滇南之间,足迹几遍天下,大江南北之胜迹屡屡散人其诗境,造语新奇,风格豪壮。自夔门东出巴蜀,乃得一览三峡之峻美,“十二高峰生眼前,晴光次第开苍烟。危石曲藏古老洞 ,断岩倒挂飞来泉。”(《巫峡行》)。出使闽越,他得以 “高台落日对江风,眺尽孤城海色中。”(《平远台晚眺同吉侍御李户曹》)。按察云南,南疆之奇山丽水更让他惊叹不已,“西南天尽见雄都,气象中原自不殊。山削芙蓉青并出 ,日衔湖水色平铺”(《入滇城》)。历职晋冀,北国山川的粗犷又激发其胸中豪气,“矫首青冥万里看,河流秋色不胜寒。天风洒扫中条石,坐折长虹作钓竿。”(《登太行山四首》其一)。其《宿黄牛峡》一诗最为人称道 :

  春到黄牛峡,江辞白帝城。楚云高不落,巴水去无声。

  绝塞书难得,孤舟月更明。棹歌听自短,几处夜猿鸣 。

  全诗写三峡旅思,巴水楚云,月明猿啼,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尤其是 “楚云”一联意境阔大,格调高迈,人谓 “殊有神境”。

  张佳胤少小即有英雄气,入仕后又常处军旅,故其作品于山川风物、羁旅乡愁之外,更多的是抒写个人豪情壮志,或借送别怀人而感世忧时,针砭时弊,在短歌长吟之中悲叹才士不遇 、英雄沦落,如 “胡为抱策伴春归,长使英雄泪欲挥”(《韩生别余燕京余伤其抱志不售也遂作歌》)、“英雄落魄无古今,山川到处堪沉吟”(《秋日登吹台怀吴明卿》)、 “逢人难说投珠事,闭户空悬抱瓮心。浮世功名会有数,英雄自古隐屠沽 ”(《醉歌行送王懋行佥事之豫章》),情蕴深沉而凝重。又如七律 《同陈双山宪使偕其弟季山水部登乌石山四首》其一:

  万山同登江上台,海门东望思悠哉。衔杯雷雨千峰过,立马云天四塞开。

  绝域风流逢谢陆,中原词赋愧邹枚。相看羽翼南溟近,徙倚浮空大鸟来。

  乌石山在今浙江衢州 ,此诗 即作于万历十年(1582年),张佳胤巡抚浙江平定马、刘之乱后,“请缨系越深惭我 ,杖屐登山亦有君”(《登乌石山四首》其四),登高望远,峰峦林立,信马闲赏之际,雨收云散,极目寥廓,一句 “衔杯雷雨千峰过,立马云天四塞开”,洗练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挥洒自如、从容自负的儒将形象,高华雄峻,意气飞扬。朱彝尊赞云:“肖甫以功业显,其诗亦多慨慷奋厉之气,与仰屋梁著书者不同。”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中,亦选有张佳胤“登函关城楼”一首。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佳胤 诗人介绍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重庆府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明代大臣、文学家,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授太子太保衔。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年六十二,追赠少保。天启初年,追谥襄宪。张佳胤工诗文,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之一,著有《崌崃集》。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相关诗文

敖山人病诗以问之

形式:

九十风光强半过,栖迟高枕欲如何。 夜来红雨千山落,留得春声杜宇多。

收藏 张佳胤 《敖山人病诗以问之》
复制 张佳胤 《敖山人病诗以问之》
类型:

界岭北望

形式:

北望成区脱,霜空一岭横。 野烟胡骑猎,寒柝戍楼声。 峰刺高天近,云量巨谷平。 微茫山尽处,当日大宁城。

收藏 张佳胤 《界岭北望》
复制 张佳胤 《界岭北望》
类型: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形式:

诸部匈奴晓扣关,穹庐千里过青山。 隔河拍手呼儿女,来见东巡大朵颜。

收藏 张佳胤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复制 张佳胤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类型:

三石篇

形式:

太滇以西三巨石,错列荆榛对孤驿。文彩天开海岳图,面面晶光盈十尺。 吁嗟此石生点苍,云谁置之古路傍。停车顾盼日将晏,仆夫语罢泣数行。 往年天子新明堂,厥材万国争梯航。燕山之石白胜玉,何求此物劳要荒。 守臣当日功名亟,檄书夜飞人屏息。程途初不计山溪,男妇征佣无汉僰。 鞭石难寻渤海神,凿山谁是金牛力。那许终朝尺寸移,积尸道上纷如织。 中兴令主尧舜姿,一苇圣德超茅茨。天门万里竟不知,几使黔南无孑遗。 君不见旅獒古训老臣策,枸酱虽甘亦何益。三石?砑风雨深,千载行人增叹惜。

收藏 张佳胤 《三石篇》
复制 张佳胤 《三石篇》
类型:

峨眉山营作

形式:

戎马东防后,寒川落木时。 镝鸣惊雉兔,霜重湿旌旗。 梦里江湖隔,行间鬓发知。 不应询此地,亦唤作峨眉。

收藏 张佳胤 《峨眉山营作》
复制 张佳胤 《峨眉山营作》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