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櫆介绍和刘大櫆诗词大全

刘大櫆

刘大櫆,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雍正七年副贡生。乾隆年间先后被荐应举博学鸿词科,报罢。晚官黟县教谕。工文章。方苞誉为“今之韩、欧”。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刘、姚为桐城派之代表。论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进一步发展了崇古、拟古的理论。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 ▶ 29篇诗文

诗人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雍正七年副贡生。乾隆年间先后被荐应举博学鸿词科,报罢。晚官黟县教谕。工文章。方苞誉为“今之韩、欧”。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刘、姚为桐城派之代表。论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进一步发展了崇古、拟古的理论。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大櫆 文学主张

  刘大櫆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清《国史·文苑传》说:“大櫆虽游学方苞之门,所为文造诣各殊。方苞盖取义理于经,昕得于文者义法;大櫆并古人神气音节得之,兼及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所著《论文偶记》,既肯定内容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法度、技巧。他继承归有光将小说、戏曲描写手法用于散文写作的创作手法。强凋字句、音节之妙,风格、意境之美,较之空谈“文以载道”是一大进步。方东树曾说:“学博(刘大櫆)论文主品藻,侍郎(方苞)论文主义法。”方苞深于经学,对文章提倡义法,用笔严谨,简明确切;大櫆兼重古文的神韵,博采《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才气雄放,波澜壮阔。形成“日丽春敷,风云变态”的风格。不仅如此,大櫆对“阳湖派”的形成影响也很大。

  刘大櫆继承荀卿、王充、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道浑然无知”,“人之穷通寿夭”以及家之殃庆均与天无关。他的关于“理欲观”的议论与戴震近似,主张“本人情以通天下之和”,承认人的合理欲望,使“天下之民,有以各安其生,复其得于天固有。”他认为君臣只是“共事”关系,指出婚姻要“恩合”。故清末民国初著名文人刘师培说在桐城派作家中,“惟海峰较有思想”。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大櫆 早年经历

  刘大櫆(kuí)出身于安徽省枞阳县汤沟耕读世家,祖、父均为秀才,塾师兼事农作。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亩余。”幼年,从父读书,(一说刘大櫆为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后裔,陈洲刘氏伯二公第十八世孙,属先字辈)“桐城派”代表人物。

  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

  雍正四年(1726),刘大櫆初至京师,年富才盛,文动京师。方苞得其文,常与人说:“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并赞他是韩愈、欧阳修一样的人物,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其结交。雍正七年(1729)、雍正十年(1732),两次参加贡生考试都只登副榜。

  乾隆六年(1741),由方苞荐举应博学鸿词科,被大学士张廷玉压制落选。张后知大櫆同邑,深惋惜。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特举其参试经学,又未被录取。大櫆60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默抑以终。逝世后,葬于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墓为省级保护文物。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大櫆 诗人介绍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刘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刘大櫆60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大櫆著作有《文集》10卷《诗集》6卷《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论文偶记》1卷,纂修《歙县志》20卷。逝世后,安葬在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墓为省级文物。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相关诗文

送张绣枫

形式:

君家住近姑苏台,门前绿水群鸥来。 坐对晴窗诵六甲,桃花灼灼当窗开。 几年入洛曳珠履,笔端所向皆披靡。 为惜风光不待人,梦魂飞渡吴江水。 与君一见论心事,倾筐倒筐无所忌。 燕市酒徒今几人,酒酣更洒杨朱泪。 遥指秋波江上船,孤帆飒飒凌苍烟。 吴中春草碧于染,聊寄相思到日边。

收藏 刘大櫆 《送张绣枫》
复制 刘大櫆 《送张绣枫》
类型:

题孙怀三咏佛手指诗后

形式:

昨日观君《佛手诗》,如从指上见明月。芳果惊看优钵昙,顿令我亦离言说。 扰扰浮生梦寐间,一弹指顷千沤灭。王侯将相只须臾,何况我辈孤且拙。 我从朔漠厌风尘,君亦南荒穷跋涉。梦中相对两羁人,回首旧游成历劫。 拈花自知色不染,捧钵谁言食堪阙。从前被螫指可断,若使归空手当撤。 心清那用挈军持,迹秘聊须书贝叶。华岳三峰掌已开,请君更问维摩诘。

收藏 刘大櫆 《题孙怀三咏佛手指诗后》
复制 刘大櫆 《题孙怀三咏佛手指诗后》
类型:

送孙郎还天台

形式:

孙郎昔日赋天台,金石音声锦绣才。 惆怅赤城霞欲尽,桃花如梦却归来。

收藏 刘大櫆 《送孙郎还天台》
复制 刘大櫆 《送孙郎还天台》
类型:

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

形式:

罗生十日画一石,嶙峋不异千仞山。似从昨夜姑臧至,二十八宿森斓斑。 此时七月苦炙热,漫肤多汗行路难。张君持此动摇微风发,石气随风生薄寒。 使我凛烈自顾,忽觉衣裳单。我闻昔日女娲炼石补青天,余此一握苍且坚。 一朝大风从北来,吹汝堕入尘埃间。溪旁久卧胡不起,视彼后者加之鞭。 直使驾桥渡海去,东看日出榑桑边。石乎胡不含滋吐润惠四海,空存大骨尧尧学学然。 我今斋戒发取视,应得金简玉书,九疑东南宛委篇。 不然缇巾十袭空见怜,无殊瓦甓何足观。

收藏 刘大櫆 《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
复制 刘大櫆 《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
类型:

题张少仪望云图

形式:

天上浮云无定踪,倏忽变转随长风。如鸟如衣如擘絮,何如游子飘零西复东。 忆君入洛年华盛,路指天门未为觅。十年奔马走三边,千古才人同一命。 有才无命奈君何,不用悲伤损太和。东方且向市中隐,宁戚谁当朱下歌。 幕府沈沈白日陨,出门怅望南天尽。南天一望尽浮云,不见黔阳白发人。 白发一白不可黑,游子愁思泪沾臆。昨夜风吹大火流,梦魂飞绕芳杜洲。 芳杜洲前山水隔,觉来依旧南云白。男儿生世不得铭功勒石燕然山,岌峨空负头上冠。 会须吸饮藐姑上,聊可浮沉宾佐间。我闻人情圣人有弗禁,安能低颜龌龊长不欢。 天空地阔任所适,何日开笼放白鹇。

收藏 刘大櫆 《题张少仪望云图》
复制 刘大櫆 《题张少仪望云图》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