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时间:2024-01-12 18:09:29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安石是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心中的感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寓抽象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神情状态,都得到了充分反映。这首诗阐发哲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我们今天来读这首登高望远的七言绝句,仍觉意蕴深沉,豪气满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安石介绍和王安石诗词大全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
复制作者 王安石
猜您喜欢

和杨节推见赠

形式:

与君多乖睽,邂逅同泛峡。 宋子虽世旧,谈笑顷不接。 二君皆宦游,畴昔共科甲。 唯我老且闲,独得离圈柙。 少年实强锐,议论今我怯。 有如乘风箭,勇发岂顾帖。 置酒来相邀,殷勤为留楫。 杨君旧痛饮,浅水安足涉。 嗟我素不任,一酌已赪颊。 去生别怀怆,有子旅意惬。 舍棹治陆行,岁晚筋力乏。 予懒本不出,实为人事劫。 相将犯苦寒,大雪满马鬣。

类型:

我客至止

形式:

我客至止,我逆于门。 来升我堂,来饮我樽。 羞鳖不时,詈我不勤。 求我何多,请辞不能。 客谓主人,唯子我然。 求子之多,责子之深,期子于贤。

类型:

寄杨纬

宋代苏洵
形式: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 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 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 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 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 低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类型:

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

宋代苏洵
形式: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 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 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 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 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 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 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

类型:

昆阳城

宋代苏洵
形式:

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 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 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复制 苏洵 《昆阳城》
类型:
搜索
热门喜欢
诗文类型
诗词名句
成语
古籍
朝代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