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时间:2024-05-20 15:13:1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衹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纔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藉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近无西耗

形式: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 烽候惊春塞,缧囚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沈。

复制 李敬方 《近无西耗》
类型:

登广陵栖灵寺塔

形式: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 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 始知高兴尽,适与赏心会。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 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 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

复制 高适 《登广陵栖灵寺塔》
类型:

舟中晨起

形式:

天宇清寒病体轻,烟波聊复事宵征。 橹横舟尾霜如抹,犬走篱根叶有声。 萧尹威名空赫赫,班侯智略本平平。 不如归结迎神社,长笛圜鼙送此生。

复制 陆游 《舟中晨起》
类型:

题叶道士山房

形式:

水边垂柳赤栏桥,洞里仙人碧玉箫。 近得麻姑音信否,浔阳江上不通潮。

复制 顾况 《题叶道士山房》
类型:

杂歌谣辞 吴楚歌词

形式:

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 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复制 张籍 《杂歌谣辞 吴楚歌词》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