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

发布时间:2024-06-03 07:21:51
不毛之地
拼音:bù máo zhī dì
英文:waste land
解释: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例子: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歇后语:秃子的头发;兔子不拉屎
近义词: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反义词: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正音:地,不能读作“de”。
谜语:芜;荒山;光山;天涯何处无芳草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占领郑国的首都,郑襄公见彻底完蛋,只好光着膀子向楚庄王跪地求和,答应郑国土地可以划给楚国,郑人做楚人的奴隶,只恳求给一块不毛之地度过余生。  楚庄王见郑襄公真诚悔过,就答应了他的求和要求
猜您喜欢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