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时间:2024-06-03 07:26:46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称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武侯。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崇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後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句: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後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後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西元二三四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後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半山老人《题双庙诗》云:「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细详味之,其托意深远,非止咏庙中景物而已……此深得老杜句法。如老杜题蜀相庙诗云:「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亦自别托意在其中矣。 《瀛奎律髓》:子美流落剑南,拳拳于武侯不忘。其《咏怀古迹》,于武侯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及此诗,皆善颂孔明者。 《唐诗品汇》:刘云: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又云: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 《唐诗援》:起语萧散悲凉,便堪下泪。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王安石曰:三、四止咏武侯庙,而托意在其中。董益曰:次联只用一「自」字与「空」字,有无限感怆之意。吴山民曰:次句纪地。三、四纪祠之冷落,「天下计」见其雄略,「老臣心」见其苦衷。结语逗漏宋人议论。 《杜臆》:此与「诸葛大名」一首意正相发……盖不止为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无命者,皆括于此,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唐七律隽》:悲凉慷慨,吊古深情,淋淳于楮墨之间。胡元瑞谓结句滥觞宋人,浅视之矣。 《杜诗解》:三、四,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第七句「未」字、「先」字妙,竟似后曾恢复而老臣未及身见之者,体其心而为言也。当日有未了之事,在今日长留一未了之计、未了之心。 《唐诗摘钞》:后半四句,就公始末以寓感慨,笔力简劲,宋人专学此种,流为议论一派,未免为公累耳。 《唐诗快》:呜呼!诗之感人至此,益信圣人「兴、观,群、怨」之言不妄。 《九家集注杜诗》:赵彦材云:悼之深矣。郭知达云:闵其志不遂也。 《删订唐诗解》:起句率。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前四句疏疏洒洒,后四句忽变沉郁,魄力绝大。赵熙:沈郁、博大。 《杜诗详注》:「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二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宋宗简公归殁时诵此二语,千载英雄有同感也。 《唐诗贯珠》:「森森」二字有精神。 《唐宋诗醇》:老杜入蜀,于孔明三致意焉,其志有在也。诗意豪迈哀顿,具有无数层折,后来匹此,惟李商隐《筹笔驿》耳。世人论此二诗,互有短长,或不置轩轾,其实非有定见。今略而言之,此为谒祠之作,前半用笔甚淡,五六写出孔明身份,七、八转折而下,当时后世,悲感并到,正意注重后半。李诗因地兴感,故将孔明威灵撮入十四字中,写得十分满足,接笔一转,几将气焰扫尽,五、六两层折笔,末仍收归本事,非有神力者不能。二诗局阵各异,工力悉敌,悠悠耳食之论,未足与议也。 《唐诗别裁》:檃括武侯生平,激昂痛快。(「三顾频烦」二句下)。「开济」言开基济美,合二朝言之。 《杜诗镜铨》:邵子湘云:牢壮浑劲,此为七律正宗。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三顾频烦」四句下)。俞犀月云:真正痛快激昂,八句诗便抵一篇绝大文字。 《十八家诗钞》:张云:后四句极开阖驰骤、沉郁顿挫之妙,须作一气读,乃得其用意湛至处。 《网师园唐诗笺》:只下「何处」二字,已见祠宇荒芜。「三顾」至尾,沉雄檃括,抱负自见。 《历代诗法》:前四句伤其人之不可见,后四句叹其功之不能成,凭吊最深。 《昭昧詹言》:此亦咏怀古迹。起句叙述点题,三、四写景,后半论议缔情,人所同有,但无其雄杰明卓,及沉痛真至耳。 《读杜心解》:五、六,实拈,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武侯,亦如熔金浑化……后来武侯庙诗,名作林立,然必枚举一事为句。始信此诗统体浑成,尽空作者。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五、六稳尽,结亦洒然。评:三、四写祠堂物色,只着「自」、「空」二句眼于中,便已悲凉欲绝,而肃穆深沈之象,更与荒芜零落者不同。 《历代诗评注读本》:悲壮雄劲,此为七律正宗。 《唐宋诗举要》:吴曰:起严庄凝重,此为正格。然亦自有开阖,不可平直(「丞相祠堂」四句下)。吴曰:顿转作收,用笔提空。故异常得势。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甫介绍和杜甫诗词大全

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复制作者 杜甫
猜您喜欢

闰二月十六日清明

形式:

日日楼头柳色浓,年年为客负春风。 莺花时节兵还动,诗酒生涯老更穷。 逆料未来犹有几,悬知所过即成空。 故乡寒食浇松处,亦想儿曹念乃翁。

复制 方回 《闰二月十六日清明》
类型:

送谢处士南归

形式:

岁晏心无着,时清遁更肥。 江莼萦箸滑,海鸟傍帆飞。 乡思生闽雾,吟怀入楚霏。 趋庭多令子,彩服间荷衣。

复制 宋祁 《送谢处士南归》
类型:

书扇头

形式:

茅屋垂萝野烟,青山独树凉蝉。 白首岂能忘世,桐江未胜滋泉。

复制 王恭 《书扇头》
类型:

丫头山下与僧漫话

形式:

丫头山下问浮屠,万劫千尘了得无。 好把空禅悟薝卜,更将闲缠脱葫芦。 如今僧远真谁子,在昔东坡是老夫。 欲向山门更留偈,法华机上厌糊涂。

复制 苏葵 《丫头山下与僧漫话》
类型:

续访得七人 宋大夫

形式:

述志哀正则,陈词讽灵脩。 读君九辨章,悲楚非悲秋。

复制 王十朋 《续访得七人 宋大夫》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