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时间:2024-03-25 06:38:41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类型: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外有几千顷绿树的树阴,几只黄鹂两两交相呼应。我睡不着,惊醒了,走到碧绿的梧桐树下那口金光闪闪的井旁。我静悄悄的,静悄悄的。突然风一吹,满庭院的花影在风中摇曳。

注释
千顷:形容极其广阔。
黄鹂:即黄莺。
不胜情:感情承受不了。
胜:堪,忍受。
碧梧:碧绿的梧桐树。
金井:古代宫中多以金色雕饰井栏叫金井。
庭:是庭院的意思。花影:花的影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注释

①不胜情:此谓禁不住为情思所扰。
②金井:指装饰华美的井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词中,“门外绿阴千顷,两两碧鹂相应”,过去有人将此句解两成词人先醒过来看到千顷绿荫,再听到树间碧鹂娇声啼鸣,两两应和。今天的学者认为这种解两不够精准。从后一句“睡起不胜情”来看,词人应是先在睡梦中闻鸟声,被碧鹂的啾啾鸣啼惊醒,随后才向门外张望,看见绿荫绵延的景象。之所以“不胜情”,是因为他被双鸟和鸣的声音惊醒,随后惊觉自己的孤寂,为了排遣忧怀,他走出门去,“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绿的,这一描写呼应上句的“绿阴”。整个庭院中,除了碧鹂的啁啾,再无半点声响,词人虽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却只感觉到“人静,人静”,周身的环境已是一“幽寂,更兼身边无人,故日“人静”,这就越发突显出词人的孤独。

  在一“寂静中,词人正黯然神伤,忽然“风动一庭花影”,更觉此情备幽,难以自胜。词人先叹“人静”,再见“风动花影”,以为是有人到来,细看却发现不是。所谓的“风动一庭花影”,是用以动衬静的手法,鲜明地表现出词人在幽寂的环境中“睡起不胜情”的愁情思绪。

  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门外千顷绿阴中只有碧鹂相应之声;碧梧金井畔只有风弄花影。而这些都是闺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时的所见所闻,背后透露出的是闺中人轻微的寂寞之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写于北宋时期。当时词人刚刚睡醒后,看见了门外千顷绿荫和成双成对的黄鹂这一幅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画面,触发了词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曹组介绍和曹组诗词大全

诗人:曹组

北宋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字元宠,一字彦章。生卒年不详。曹松隐父。与其兄元象以学识见称于太学,然六应试不第,曾著《铁砚篇》以自见。宋徽宗宣和三年(西元一一二一年)进士。始登第......
复制作者 曹组
猜您喜欢

冬日

形式:

冬晴不作雪,无处听寒号。 山外一轮起,雾中三丈高。 曝肩樵解褐,晒翼鸟遗毛。 不特寒梅早,墙阴发露桃。

复制 方一夔 《冬日》
类型:

读戴帅初集

形式:

剡源诗卷落吾手,便似移家太白峰。 学道昔惭山世远,知人今愧郭林宗。 空山乐书有遗谱,白日天马无留踪。 太息斯人不可见,厌将两耳闻寒蛩。

复制 张雨 《读戴帅初集》
类型:

自和

形式:

一片残阳景,朦胧淡月中。 兰芽纡嫩紫,梨颊抹生红。 琴阮资清格,冠簪养素风。 烟霄半知足,吏隐少相同。

复制 王周 《自和》
类型:

寄朱鸿胪在明

形式:

长安车马逐芳菲,可向天涯叹滞违。 名就不嫌方朔醉,官贫肯学曼容归。 青山是处江南色,白雪从他蓟北飞。 若问故人丘壑事,于今战后颇能肥。

复制 王世贞 《寄朱鸿胪在明》
类型:

过弇园

形式:

平泉花木四时春,抛作朱崖万里身。 争似弇园三五步,尽将春色付游人。

复制 王世贞 《过弇园》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