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高三章

时间:2024-06-03 11:49:28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一章)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二章)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三章)
类型: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的高峻,使悄然升起的月亮显得小了。初升的明月虽然显得小,却是多么皎洁。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一日见不到他,我的心十分孤独寂寞。

  在高山的南面采苦菜,采苦菜。我是如此忧愁,该怎么忍受这种思念之情啊?

  你的意志像金石样坚硬,我的情操如冰霜一般纯洁。我们本准备订结百年好合的盟约,忽然间一朝分别,思念之情如同晨晚的云雨在心头来回翻腾,寄托千里相思只能面对同一轮明月。

注释
“月之小”二句:典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一日不见:典出《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心悄悄:典出《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悄悄,忧思的样子。
“采苦”句:典出《诗经·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即荼,苦菜。
“忡(chōng)忡”句:典出《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汝心”二句:意谓两人爱情坚如金石,节操洁白如冰雪。
“朝(zhāo)云”句:化用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千里”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千里共婵娟”之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山之高三章》为张玉娘因思念沈佺而作。张玉娘和沈佺青梅竹马,沈佺随叔父游京求学赴试达三年之久,由此带来的相思之苦深深地折磨着张玉娘,于是她写下了众多的诗篇来抒写相思之情,其中即有《山之高三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一共三章,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的相思和忧愁,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首章先写景,再由景及人,抒写月光下多情女子热烈眷念满怀忧愁的情绪;次章描写采苦菜的情景,表现了相思的痛苦和对爱情的忧虑;末章运用典故进一步表达诗人对美好婚姻的执着追求,揭示诗歌主题。全诗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音韵凄美,于平淡中见深情,极具艺术魅力。

  第一章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恋之情。这里的比兴运用非常新巧、自然。山峰屹立峻高,月出山谷光明而皎洁。由景及人,女主人公想念被高山阻在远道的心上人而不见,使得她无限忧愁。忧心悄悄,写出了月光下多情女子热烈眷念、满怀忧愁的情绪。元代欧阳玄读到这里,不禁抚儿惊叹其可与《召南·草虫》媲美。

  第二章描写女主人公采苦菜的情景。诗人环顾满山苦菜,映目都是伤心物,触景伤情,殊不知此时人比苦菜还苦。“忡忡忧心”一语,表达了女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

  第三章是男女青年忠于爱情的呼声,是对美好的婚姻的执着追求,是推心置腹的表白。“金石坚”,“冰雪洁”,信哲旦旦,心心相印,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真切地吐露了“千里相思”的恋情,集中地表现了诗人深笃于爱情的忠贞。“朝云暮雨心去来”一句用典故来进一步表达与爱人心心相印的感情。最后“千里相思共明月”一句,揭示了全诗主题。

  全诗三章,每章换韵,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音韵凄美,语音上的和谐、优美使这首诗韵味十足,“高山明月”等词语的巧妙运用,于平淡中见深情,极具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玉娘介绍和张玉娘诗词大全

诗人:张玉娘

松阳人,字若琼。号一贞居士。宋提举官张懋女。生有殊色,敏惠绝伦。嫁沈佺,未婚而佺卒。玉娘郁郁不乐,得疾卒,年二十八。文章酝藉,诗词尤得风人之体,时以班大家比之。有《兰雪集》。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
复制作者 张玉娘
猜您喜欢

减字木兰花 · 辞世

元代 : 王哲
形式:

凡躯四假。便做长年终不藉。水葬鱼收。教你人咱业骨骰。 这回去也。一颗明珠无有价。正是真修。稳驾逍遥得岸舟。

复制 王哲 《减字木兰花 · 辞世》
类型:

瀫阳公入佐天官兼领翰学赋此送之

形式:

且莫疑清世,居然表直臣。 已烦司藻鉴,还复赞丝纶。 起色江湖浊,封章岁月新。 须公一砥柱,吾意已沉沦。

复制 王世贞 《瀫阳公入佐天官兼领翰学赋此送之》
类型:

送赵任卿芜湖丞

形式:

青山照濡须,江驶不可渡。 当年黄须儿,跨马识其处。 奸雄有遗迹,草木尚西顾。 孤城千家邑,政尔横故戍。 翩翩佳公子,儒雅称风度。 金门向蓬莱,曾未试阔步。 畴令一官卑,仅乃高尉簿。 得非多言穷,定坐能诗故。 相从十年间,了不见喜怒。 千金第深韫,至宝可轻付。 江山落君手,判断得佳句。 谁欤招得仙,我欲起谢傅。 似闻王师出,鼙鼓近营驻。 老生固常谈,愚者亦千虑。 一樽别时酒,且用慰迟暮。 去去无久留,功名有夷路。

复制 韩元吉 《送赵任卿芜湖丞》
类型:

登小雅堂哭史明古

形式:

筑台高住似神仙,恰好堂成及已年。 歌哭于斯人忽耳,死生无度事茫然。 青山底处寻遗史,白雪从今付绝弦。 此夜独登惟见月,清光依旧石阑前。

复制 沈周 《登小雅堂哭史明古》
类型:

再宿石门志感

形式:

清尊见月焚香待,拄杖敲门踏雪过。 孤馆夜寒春梦短,落花风急雨声多。

复制 朱朴 《再宿石门志感》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