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

时间:2023-12-07 10:21:23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注释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注释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回乐峰:一作「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 尽: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益介绍和李益诗词大全

诗人:李益

李益,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
复制作者 李益
猜您喜欢

送方玉壶羽士之京师

形式:

学道武夷还上清,羽人毛骨鹤同轻。 丹留别室生虹气,啸隔空山作虎声。 剑外鬼神来叱咤,画中河岳入经营。 缑山合在飞廉馆,会见祠光彻夜明。

复制 张翥 《送方玉壶羽士之京师》
类型:

转寿春守太和庚戌岁二月祗命寿阳时替裴五墉终殁因视壁题自墉而上或除名在边坐殿殁凡七子无一存焉寿人多寇盗好诉讦时谓讦时谓之凶郡犷俗特著蒙此处之顾余衰年甘蹑前患俾三月而寇静期岁而人和虎不暴物奸吏屏窜三载复遭

形式:

未登崖谷寻丹灶,且历轩窗看壁题。 那遇八公生羽翼,空悲七子委尘泥。 旧坛无复翔云鹤,废垒曾经振鼓鼙。 点检遗编尽朝菌,应难求望一刀圭。

复制 李绅 《转寿春守太和庚戌岁二月祗命寿阳时替裴五墉终殁因视壁题自墉而上或除名在边坐殿殁凡七子无一存焉寿人多寇盗好诉讦时谓讦时谓之凶郡犷俗特著蒙此处之顾余衰年甘蹑前患俾三月而寇静期岁而人和虎不暴物奸吏屏窜三载复遭》
类型:

初秋苦热步至孤山之阴即用东坡腊日游孤山韵

形式:

髯仙昔来明圣湖,雪压云气遥山无。 我今酷暑苦兀坐,散步来听林禽呼。 山人几家无妻孥,丁丁斧声兼笑娱。 方知此间可避暑,蜿蜒细径深林纡。 恨不即此营茅庐,我来与山两不孤。 凉风淅淅岩际竹,生意郁郁涧底蒲。 披莎择石坐良久,不觉赤日当西晡。 湖烟堤树晚萧瑟,点缀一幅倪迂图。 此时忽忆日停午,挥汗魂魄犹蘧蘧。 金精烁天浮云逋,书空咄咄愁追摹。

复制 黄景仁 《初秋苦热步至孤山之阴即用东坡腊日游孤山韵》
类型: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一

形式:

昔年曾过此,犹记暮春时。 骢马重来日,隙驹三载期。 云闲经雨岫,花发向阳枝。 春草撩诗兴,分青入古池。

复制 黄仲昭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一》
类型:

感旧篇答苏子川

形式:

识君忆自公车日,倾盖论心若胶漆。 长杨羽猎挥毫赋,上兰歌舞联镳出。 自馀风月尝邀致,兴来每过苏端室。 华阳骏骨知在否,乐生高台未萧瑟。 先帝乘龙去不返,小臣江汉扶衰疾。 君亦南浮入会稽,欲寻台岭营芝术。 当时席上几才人,世路艰虞各相失。 罗裳钿翠为谁骄,邻笛哀伤事非一。 岂知日月重昭洗,明堂再睹成周礼。 更衣正叶鸣鸡奏,趋朝不待铜龙启。 颇闻濒海销锋镝,复传宫中罢角抵。 否往泰来理则然,感时抚事空流涕。 管鲍交情今已无,骊黄过眼终难眯。 怜君日侍上方羞,笑余累索长安米。 风云腾踏当奈何,火色鸢肩犹旅邸。

复制 黎民表 《感旧篇答苏子川》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