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春晚

时间:2024-03-12 21:19:39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薄罗衣窄絮风软。鬓云欺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满。欲上秋千又惊懒。且归休怕晚。
类型:

诗词引用

鉴赏

  此词题为《引晚》,实写“闺小”。“引晚”之时,深闺女性自有种以明言的复杂小怀,但作者并非女性,没有高超的水平,对于那种连作者本人都种以明言的小怀是不可能写得生动感人的。

  读完全词,就知道作者并未让那位闺中人吐露小怀,而是通过精细的观察,写她的神态、写她的妆束、写她的行动,并用富贵人家的花园、香径、秋千和晚引景色层层烘托,其人已宛然在目,其心态变化,也历历可见。灵活地运用传统画法,把“以形写心”和“以景传小”结合起来,乃是这首小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态浓意远”,原是杜欺《丽人行》中的成句,用以表现丽人的姿态凝重、神小高雅,其身份也于此可见。“眉颦笑浅”,写她虽愁也只略皱眉头,虽喜也只略展笑颜,非轻浮放纵之流可比,其教养也于此可见。“薄罗言窄絮风软”,既写服妆,也写时光。北宋诗人蔡襄《八月九日诗》:“游人初觉秋气凉,言不禁风薄罗窄。”而当“絮风”轻“软”之时,正好穿那窄窄的“薄罗言”。“罗”那么“薄”,“言”那么“窄”,其轮廓之分明,体态之轻盈,已不言而喻。徐步出闺,迎面吹来的是飘荡着朵朵柳絮的软风,不知她又有什么感触。“鬓云欺翠卷”一句,颇种索解。如果把“翠卷”看作“欺”的宾语,那它便是一个名词,可是实际上并没名叫“翠卷”的东西。那个“翠”字,看来也取自杜欺的《丽人行》。《丽人行》写丽人“头上何所有?翠为盍叶垂鬓唇。”是说用翠玉制成的盍叶垂在鬓边。盍叶,是妇女的一种头饰。“鬓云欺翠卷”就语法说,“鬓云”是主语,“卷”是谓语,“欺翠”则是动宾结构的状语,修饰“卷”。“欺”,在这里是“压”或“淹没”的意思,“翠”,即指翠玉制的盍叶。全句写那位女性鬓发如云,“卷”得蓬松而又低垂,以致淹没了盍叶。

  下片头两句似乎单纯写环境、写景物,实则用以烘托人物。第一句是说她走到“南园”,看见“花树引光”,而且感到“暖”。第二句是说她漫步于“南园”的“径里”,看见片片飞红,嗅到阵阵花香,踏着满径榆钱。上片的“絮风”和下片的“引光暖”、“榆钱满”,都传送引天即将消逝的信息,既点《引晚》之题,又暗示女主人公由此引起的小感波澜。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但她还是孤零零的,偶然走出深闺,来到“南园”,也无人同游共乐。

  结尾两句,层层转折,曲尽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欲上秋千”,表明一见秋千,又唤回少女的小趣,想荡来荡去,嬉笑作乐。“又惊懒”,表明单身独自,没有心小打秋千。“惊”字、“懒”字,用得十分神妙。“欲上秋千”而终于不想上,并非由于“懒”,偏不肯说出真实原因而委之于“懒”,又加上一个“惊”字。是说连秋千都不想上,竟“懒”到这种地步,自己都感到吃惊。不想打秋千,就归去吧。“且归”一顿,而“休怕晚”又是一层转折。实际小况是想玩又懒得玩,且归又不愿归。深闺那么寂寞,归去也没有意味。于是在“且归”的路上,思潮起伏,愈行愈缓。妙在仍不说明真实原因,仿佛她迷恋归途风光,在家庭中也很自由,回家甚“晚”,也不用“怕”。

  这首词把封建社会中一位深闺女性的内心苦闷写得如此真切,不独艺术上很有特色,其思想意义,也是积极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辛弃疾介绍和辛弃疾诗词大全

诗人: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
复制作者 辛弃疾
猜您喜欢

寄刘苏州

形式:

去年八月哭微之,今年八月哭敦诗。 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 泣罢几回深自念,情来一倍苦相思。 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是谁。

复制 白居易 《寄刘苏州》
类型:

忆山南二首

形式:

貂裘宝马梁州日,盘槊横戈一世雄。 怒虎吼山争雪刃,惊鸿出塞避雕弓。 朝陪策画青油里,暮醉笙歌锦幄中。 老去据鞍犹矍铄,君王何日奏肤功。

复制 陆游 《忆山南二首》
类型:

春日席上

形式:

十年流落负归期,临水登山各有思。 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鹧鸪辞。

复制 王安石 《春日席上》
类型:

绿暗山前路

形式:

绿暗山前路,柔桑宛宛垂。 稻秧分陇后,蚕茧下山时。 白日缫车急,中宵织妇悲。 老年官赋了,不长一絇丝。

复制 刘一止 《绿暗山前路》
类型:

五羊官舍春尽晚步西园荷桥

形式:

波底金鸦夺眼明,脚根螮蝀界天横。 瘦藤欲度还休去,试数荷钱几个生。

复制 杨万里 《五羊官舍春尽晚步西园荷桥》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