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时间:2024-01-14 20:43:21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类型: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注释
敬龙:日本和尚名。
扶桑:古时传说的东方神木和国名,也指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后世常用来指代日本。渺茫:远而空荡的样子。
师:古代对僧人、道士的尊称。此指敬龙和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韦庄在虢州村居时结识了到中国访学的僧人敬龙,后来敬龙学成归国时,韦庄写此诗为他送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注释

敬龙:日本和尚名。 扶桑:古时传说的东方神木和国名,也指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后世常用来指代日本。 渺茫:远而空荡的样子。 师:古代对僧人、道士的尊称。此指敬龙和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首七绝诗是作者为送别日本僧人归国而作,祝愿自己的朋友一路平安,顺利到达家乡。诗人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感情真挚感人。明月和风这两个意象,既表达了诗人祝福的心愿,又描绘出一幅美妙、壮阔的海月行舟图,引人遐思。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後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後,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後。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韦庄介绍和韦庄诗词大全

诗人: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
复制作者 韦庄
猜您喜欢

清明日忆乡中诸友

形式:

今朝又改清明火,一簇人家处处烟。 寄语故园桃李树,看花载酒是何年。

复制 胡奎 《清明日忆乡中诸友》
类型: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 其七

形式:

杵臼程婴事不同,托孤犹足亚桐宫。 高风千载无人继,一节还宜数霍公。

复制 倪岳 《观史而倦辄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复次第览者幸贷其拙云 其七》
类型:

送陈粹之宪副南还次都宪彭公韵

形式:

山川摇落水痕收,庆礼初成出帝州。 来畏风尖才拥褐,去防冰绪远维舟。 心悬舜日辞丹阙,目极吴云绕驿楼。 南北王程应几日,新题须为故人留。

复制 程敏政 《送陈粹之宪副南还次都宪彭公韵》
类型:

酸酒歌

形式:

君家有酒酒颇酸,壶斝不轻设簟莞。 昨日偶侍几席侧,一樽将来启大观。 世人往往喜黄流,岂知酸味是仙丹。 平生岁月酩酊里,况此犴狴风雪寒。 要向酸中通大道,茹饮略不以为难。 自笑狂惑乖至理,满室流作赤血滩。 幸此余生尚未灭,肯把宿昔酸兴阑。 安得涤肠酌大斗,免我触眼日常叹。 人饮未能成涓滴,我饮必须瓦缶干。 人饮不觉眉头皱,我饮胸中天地宽。 世上酸苦任他入,方能扩尽此心端。 酒中酸味真能解,胜将周易日空看。 君不见沧海茫茫总无涯,纳尽人间万顷湍。

复制 杨爵 《酸酒歌》
类型:

平潮夷雅十一章

形式:

于赫皇命,征彼潮夷。 显允张公,秉钺孔宜。 黄旗旆旆,爰董我师。 有鞑有狼,如虎如螭。 维公率止,既类既祃。 元龟告祥,乃宜干社。 四牡锽锽,梧台之下。 金盾雕戈,光鉴于野。 出次于广,乃涉于潮。 虎臣洸洸,螭队翘翘。 七萃云连,苞有三饶。 岂敢欢嚣,我皇威孔昭。 元戎启行,四围其薮。 彼昏不知,如鱼在罶。 蠢尔逆琏,悔为乱首。 喘伏于莽,喙其群丑。 我师翼翼,乘其石城。 石城重重,既骞既崩。 深入其寨,克奋克登。 按其徂奔,罔敢有启扃。 雷电发发,威燀旁达。 于程于埔,震叠莫我遏。 彼蹙且頞,癙忧如暍。 如蘖如蘖,逢我薄伐。 我武既扬,神机允臧。 消其峰雪,日出之光。 琏既徽纆,群爝胥亡。 潮人咸喜,时雨其滂。 旻穹穆穆,哀氓之无禄。 既雨既洽,潮田既足。 蠲其漂血,殖我百谷。 扶挈旄倪,向用天福。 彼海有鳄,噬人于牙。 自剪且歼,俾我有室家。 南溟汪汪,服岭嵯峨。 四远来归,式讴式歌。 休兵燕喜,俎豆维旅。 箪食壶浆,祁祁士女。 鼚鼚其鼓,轩轩其舞。 萧勺群慝,万年无有侮。 皇锡张公,犀鞶豸綖。 駉駉訾黄,绥章绮軿。 公拜稽首,神谋自天。 公拜稽首,圣皇万年。

复制 黄佐 《平潮夷雅十一章》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