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时间:2024-06-03 03:29:31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年梦魂总飞向吴中故里路,送只传信黄耳随你回到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前来摆渡,切莫惊吓了水近的鸥鸟白鹭,吴中地区四桥的河湾渡口处,当年都是我常出遊的去处。 看《辋川图》如同吴中暮春景物,常常记起高士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归期天公必然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细针米线,曾经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青玉案(àn):词牌名。名本汉代张平子《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此调一般以宋代贺方回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阕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後阕各六句,五仄韵。明·杨升庵:「古诗青玉案,即盘也。今以案为卓,非。孟光举案即盘也。若今之卓子,岂可举手?」明·王世贞:「孟光举案齐眉,按《说文》『几属也』。杨升菴引张平子『何以报之青玉案』,谓以为青玉碗,且云一妇人安能举案,则用脩以案为今之案卓耳。以案作碗,尤无据。」 调注:《全宋词》修订本编者案:「此首别作蒋景坡词,见曾端伯《乐府雅词拾遗·卷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桐江诗话》谓姚进道作。《阳春白雪》作姚志道词。」曹树铭《东坡词·卷二·校注》,据词意「断定此非蒋氏所作」,并「疑志道即进道之误传」。又云:「宋人笔记、诗话及词总集所传,必须个别玩味衡量,不可尽信。故断定此係东坡词,不作互见词论。」姑录以备考。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龙本「归」作「还」,未明所据。 贺方回:龙榆生笺:「葉石林《贺铸传》:『方回名铸,卫州人。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後,故号鑑湖遗老。长七尺,眉目耸拔,面铁色。喜剧谈天下事,可否不略少假借,人以为近侠。然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此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遗弃,少加檃括,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当奔命不暇。」初仕监太原工作。建中靖国中,黄庭坚鲁直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然以尚气使酒,终不得美官。後为泗州通判,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自裒其生平所为歌词,名《东山乐府》。』方回《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惟有春知处。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黄耳:元延祐本、龙本作「黄犬」。按《晋书》亦作「黄耳」。傅子立注:「《晋书》:『陆機有犬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否?」犬摇尾作声。機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後因以为常。』」刘尚荣按:「事详《晋书·卷五十四·陆機传》。」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五十四·陆機传》:「初機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機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後因以为常。」 若到:《乐府雅词拾遗》作「欲过」,《桐江诗话》作「君到」。 松江:傅子立注:「『松江』,即吴江也。」刘尚荣按引宋·乐子正《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一·〈江南东道·苏州府〉》:「吴江,本名松江,又名松陵,又名笠泽,其江出太湖,二源。」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五十四·〈苏州府·松江〉》:「松江源出苏州府之太湖,自昆山县东南流入,经青浦县北二十里,北接太仓州嘉定县界。又东经上海县北,南与黄浦江合,又东入海,曰吴松海口。」 鸥鹭:元延祐本作「鸥鸳」。 四桥:傅子立注:「姑苏有『四桥』,长为绝景。」《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都是: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尽是」。 《辋(Wǎng)川图》:傅子立注:「王维字摩诘,肃宗朝为尚书右丞。有别墅在辋川,地奇胜。尝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笔力雄壮。其自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在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沂(Yí)、宫槐陌、临湖亭、南垞(Chá)、歌湖、柳眼、栾家濑、金犀泉,白石濑、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刘尚荣按:「王摩诘事迹参见《新唐书·卷二百〇二·〈文苑列传·王维传〉》。又『其自序』至『各赋绝句云』,见《王右丞集·卷十四·〈辋川集〉诗序》,《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亦收录。本集『茱萸沂』作『茱萸沜(Pàn)』、『歌湖』作『欹湖』、『柳眼』作『柳浪』、『金犀泉』作『金屑泉』、『白石濑』作『白石滩』、『椒园』下有『等』字。傅注当有笔误。」 常记:《乐府雅词拾遗》作「长忆」,《桐江诗话》作「长记」。 高人右丞句:傅子立注:「杜诗云:『不见高人王右丞。』」刘尚荣按:「杜句出《解闷十二首·其八》,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龙榆生笺引《新唐书·卷二百〇二·〈文苑列传·王维传〉》:「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綵。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天已许:《乐府雅词拾遗》作「天未许」。 小蛮:傅子立注:「『小蛮』,白乐天妾名。」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事感·白尚书〈杨柳枝〉》:「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词为送友抒怀之作,是苏东坡对贺方回《青玉案·横塘路》的一篇和韵之作,抒写作者对苏伯固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遊的繫念之情。「三年」二句笔意双行,一写伯固三年随东坡为官未返故里,枕上魂牵梦绕故园路,表达了对朋友怀归的关切和理解。「若到」数句,对伯固归家途经松江小渡,特嘱其「莫惊鸳鹭」一事,大有深意,既说明松江曾是自己常与鸥鹭相遊之处,与自由嬉戏鸥鹭亲密而无机心,物我相忘于江湖,流露了愿与鸥鹭忘机为体,厌倦仕途巧诈的情绪,又委婉地警劝伯固立身为人莫染世俗机巧之心。一个「老子」,语气诙谐、放旷,顿显朋友之间的亲昵、真率。 下阕写自己思归之意。「辋川图」二句写仰慕唐代诗人王摩詰隐居辋川别墅,观摩辋川图令他心向神往,常记王摩詰送友思归之诗句。「归期天定许」写苏东坡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自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已许」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我春衫,岂非「天已许」吗?假天公同情朝云曲写词人思念朝云,写得婉曲,旷放而又诙谐。全词明写送友归乡,暗写自己思乡怀归,善用典故与绘画曲致巧发,笔致极委婉清丽,令人爱不忍释。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晩淸·词人况夔笙《蕙风词话·巻二》:东坡词《青玉案·用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歇拍云:「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鍼线,曾湿西湖雨。」上三句未为甚艳。「曾湿西湖雨」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坡公天仙化人,此等词犹为非其至者,後学已未易橅昉其万一。 晩淸·陈亦峰《雲韶集·巻五》:风流自赏,气骨高绝。 近代·俞乐静《宋词选释》:因送友归吴,忆及松江四桥,并忆及西湖,重抚春衫,联想及小蛮针线,盖因西湖陈迹,常在念中,故触处兴怀,结句尤蕴藉多情。 现代·唐季特《唐宋词简释》:起句「三年枕上吴中路」,「三年」,正伯固从公之时。「黄耳」句,用陆机黄耳传书事,望其归去,常通音书也。「若到」数句。羡其得归旧遊之处。日日倘徉也。换头。言吴中风物之美如辋川。而伯固之诗亦如右丞。「作个」数句。奇境别开。盖因伯固之归。而叹己之不得归。但就「小蛮针线」上。显出宦遊天涯之可哀。而己之欲归之情。亦倍见迫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前汉门樊崇徐宣

形式:

庸中佼佼铁铮铮,百万长驱入帝京。 首事纵隳三善在,归仁何虑不全生。

复制 周昙 《前汉门樊崇徐宣》
类型:

予作归雁亭于滑州后十有五年梅公仪来守是邦因取余诗刻于石又以长韵见寄因以答之

形式:

风吹城头秋草黄,仰见鸣雁初南翔。 秋草风吹春复绿,南雁北飞声肃肃。 城下台边桃李蹊,忆初披荒手植之。 雪消冰解草木动,因记鸿雁将归时。 尔来十载空遗迹,飞雁年年自南北。 台倾馀址草荒凉,树老无花春寂历。 东州太守诗尤美,组织文章烂如绮。 长篇大句琢方石,一日都城传百纸。 我思古人无不然,慷慨功名垂百年。 沉碑身后念陵谷,把酒泣下悲山川。 一时留赏虽邂逅,后世传之因不朽。

复制 欧阳修 《予作归雁亭于滑州后十有五年梅公仪来守是邦因取余诗刻于石又以长韵见寄因以答之》
类型:

督诸军求盗梅州宿曹溪呈叶景伯陈守正溥禅师

形式:

南斗东偏第一山,白头初得扣禅关。 祖衣半似云来薄,金钥才开雾作团。 一钵可能盈尺许,千年有底万人看。 今宵雪乳分龙焙,明日黄泥又马鞍。

复制 杨万里 《督诸军求盗梅州宿曹溪呈叶景伯陈守正溥禅师》
类型:

中元日晓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

形式:

米山不知重,近见三两叠。 远者淡不真,眇与天相接。 晨光染红云,正向山外贴。 映出青万层,还与云俱灭。

复制 杨万里 《中元日晓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
类型:

七夕口占

形式:

三秋灵匹此宵期,万古传闻果是非。 免俗未能还自笑,金针乞得巧丝归。

复制 朱淑真 《七夕口占》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