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井的拼音版

时间:2024-03-14 16:24:43

  • liàn
    dān
    jǐng
  • bái
  • wén
    shuō
    shén
    xiān
    jìn
    hóng
    liàn
    dān
    céng
    zhàn
    yún
    fēng
  • tíng
    qián
    fèi
    jǐng
    jīn
    yóu
    zài
    jiàn
    cháng
    sōng
    jiàn
    duǎn
    sōng
李白介绍和李白诗词大全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
复制作者 李白
猜您喜欢

佛说无量寿经 · 卷上

形式: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鄣、尊者流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异乘、尊者仁性、尊者嘉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处兜术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释、梵奉侍,天人归仰。示现算计文艺射御,博综道术,贯练群籍。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释梵祈劝,请转法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授菩萨记,成等正觉。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其所修行,清净无秽。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本学明了,在意所为。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学一切法,贯综缕练。所住安谛,靡不感化无数佛土,皆悉普现。未曾慢恣,愍伤众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菩萨经典,究畅要妙。名称普至,道御十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圣所立而皆已立。如来道化,各能宣布为诸菩萨而作大师。以甚深禅慧开导众生,通诸法性,达众生相,明了诸国供养诸佛。化现其身,犹如电光,善学无畏之网,晓了幻化之法。坏裂魔网,解诸缠缚,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化终而现灭度。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济诸剧难,诸闲不闲。分别显示真实之际,得诸如来辩才之智,入众言音,开化一切,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而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众生、演慈辩、授法眼、杜三趣、开善门,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发深智慧真妙辩才,愍念众生问斯慧义。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无能遏绝。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难谛听!今为汝说。”对曰:“唯然,愿乐欲闻。”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着,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师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赞曰: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   如来颜容,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   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   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功勋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为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假令有佛,百千亿万,无量大圣,数如恒沙。   供养一切,斯等诸佛,不如求道,坚正不却。   譬如恒沙,诸佛世界,复不可计,无数刹土。   光明悉照,遍此诸国,如是精进,威神难量。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愍哀,度脱一切。   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   幸佛明信,是我真证,发愿于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无碍,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佛告阿难:“时世自在王佛语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阿难白佛:“彼佛国土,寿量几何?”佛言:“其佛寿命四十二劫。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见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辉,天光隐不现。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照,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身诸毛孔出旃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如是等事,超诸天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历十劫。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码瑙合成为地,恢廓广荡,不可限极、悉相杂厕,转相间入,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见。亦无地狱、饿鬼、畜生诸难之趣,亦无四时春、秋、冬、夏,不寒不热,常和调适。”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语阿难:“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难白佛:“行业果报不可思议。”佛语阿难:“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阿难白佛:“我不疑此法,但为将来众生,欲除其疑惑,故问斯义。”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焉。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为诸菩萨、声闻之众所共叹誉,称其功德,至其最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佛语阿难:“又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又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佛语阿难:“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如大目犍连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灭度,悉共计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数。譬如大海深广无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于意云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为多?”阿难白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历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也。”佛语阿难:“如目连等,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犹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珊瑚树、码瑙树、砗磲之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或有金树,银叶华果。或有银树,金叶华果。或琉璃树,玻璃为叶,华果亦然。或水精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珊瑚树,码瑙为叶,华果亦然。或码瑙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砗磲树,众宝为叶,华果亦然。或有宝树,紫金为本,白银为茎,琉璃为枝,水精为条,珊瑚为叶,码瑙为华,砗磲为实。或有宝树,白银为本,琉璃为茎,水精为枝,珊瑚为条,码瑙为叶,砗磲为华,紫金为实。或有宝树,琉璃为本,水精为茎,珊瑚为枝,码瑙为条,砗磲为叶,紫金为华,白银为实。或有宝树,水精为本,珊瑚为茎,码瑙为枝,砗磲为条,紫金为叶,白银为华,琉璃为实。或有宝树,珊瑚为本,码瑙为茎,砗磲为枝,紫金为条,白银为叶,琉璃为华,水精为实。或有宝树,码瑙为本,砗磲为茎,紫金为枝,白银为条,琉璃为叶,水精为华,珊瑚为实。或有宝树,砗磲为本,紫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水精为叶,珊瑚为华,码瑙为实。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佛告阿难:“世间帝王有百千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妓乐音声,展转相胜千亿万倍,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妓乐,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络,覆盖其上。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码瑙沙。码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旃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彼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穷乞人在帝王边,形貌容状宁可类乎?”阿难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边羸陋丑恶无以为喻,百千万亿不可计倍。所以然者,贫穷乞人,底极斯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饥寒困苦,人理殆尽,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积财不施,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贪求无厌,不信修善,犯恶山积。如是寿终,财宝消散。苦身聚积,为之忧恼,于己无益,徒为他有。无善可怙,无德可恃。是故死堕恶趣,受此长苦。罪毕得出,生为下贱,愚鄙斯极,示同人类。所以世间帝王人中独尊,皆由宿世积德所致。慈惠博施,仁爱兼济,履信修善,无所违争。是以寿终福应得升善道,上生天上,享兹福乐。积善余庆,今得为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贵,仪容端正,众所敬事,妙衣珍膳,随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佛告阿难:“汝言是也。计如帝王,虽人中尊贵,形色端正,比之转轮圣王,甚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转轮圣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恶,不得相喻万亿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亿倍不相类也。设第六天王比无量寿佛国菩萨、声闻,光颜容色不相及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佛告阿难:“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又以众宝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践之而行,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缕、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曜,尽极严丽,自然得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味。又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反。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炜烨焕烂,明曜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复制 康僧铠 《佛说无量寿经 · 卷上》
类型:

维摩诘所说经 · 观众生品第七

形式: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答曰:「身为本。」 又问:「身孰为本?」 答曰:「欲贪为本。」 又问:「欲贪孰为本?」 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 答曰:「颠倒想为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 答曰:「无住为本。」 又问:「无住孰为本?」 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 舍利弗默然不答。 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 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 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即于佛法为增上慢。」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嗅瞻卜,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赒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 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复制 鸠摩罗什 《维摩诘所说经 · 观众生品第七》
类型:

维摩诘所说经 · 佛道品第八

形式: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 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 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著;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嗔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 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 曰:「何谓也?」 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如殖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尔时,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语。诚如所言,尘劳之畴、为如来种。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如是声闻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返复,而声闻无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 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菩萨母 方便以为父 一切众导师 无不由是生   法喜以为妻 慈悲心为女 善心诚实男 毕竟空寂舍   弟子众尘劳 随意之所转 道品善知识 由是成正觉   诸度法等侣 四摄为伎女 歌咏诵法言 以此为音乐   总持之园苑 无漏法林树 觉意净妙华 解脱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满 布以七净华 浴此无垢人   象马五通驰 大乘以为车 调御以一心 游于八正路   相具以严容 众好饰其姿 惭愧之上服 深心为华鬘   富有七财宝 教授以滋息 如所说修行 回向为大利   四禅为床座 从于净命生 多闻增智慧 以为自觉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脱味为浆 净心以澡浴 戒品为涂香   摧灭烦恼贼 勇健无能逾 降伏四种魔 胜幡建道场   虽知无起灭 示彼故有生 悉现诸国土 如日无不见   供养于十方 无量亿如来 诸佛及己身 无有分别想   虽知诸佛国 及与众生空 而常修净土 教化于群生   诸有众生类 形声及威仪 无畏力菩萨 一时能尽现   觉知众魔事 而示随其行 以善方便智 随意皆能现   或示老病死 成就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达无有碍   或现劫尽烧 天地皆洞然 众人有常想 照令知无常   无数亿众生 俱来请菩萨 一时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经书禁咒术 工巧诸伎艺 尽现行此事 饶益诸群生   世间众道法 悉于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堕邪见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 或复作风火   劫中有疾疫 现作诸药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众毒   劫中有饥馑 现身作饮食 先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   劫中有刀兵 为之起慈心 化彼诸众生 令住无诤地   若有大战阵 立之以等力 菩萨现威势 降伏使和安   一切国土中 诸有地狱处 辄往到于彼 勉济其苦恼   一切国土中 畜生相食啖 皆现生于彼 为之作利益   示受于五欲 亦复现行禅 令魔心愦乱 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莲华 是可谓希有 在欲而行禅 希有亦如是   或现作淫女 引诸好色者 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道   或为邑中主 或作商人导 国师及大臣 以祐利众生   诸有贫穷者 现作无尽藏 因以劝导之 令发菩提心   我心憍慢者 为现大力士 消伏诸贡高 令住无上道   其有恐惧众 居前而慰安 先施以无畏 后令发道心   或现离淫欲 为五通仙人 开导诸群生 令住戒忍慈   见须供事者 现为作僮仆 既悦可其意 乃发以道心   随彼之所须 得入于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给足之   如是道无量 所行无有涯 智慧无边际 度脱无数众   假令一切佛 于无量亿劫 赞叹其功德 犹尚不能尽   谁闻如是法 不发菩提心 除彼不肖人 痴冥无智者

复制 鸠摩罗什 《维摩诘所说经 · 佛道品第八》
类型:

幼学琼林·卷一·文臣

形式:

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宰相位居台铉,吏部职掌铨衡。吏部天官大冢宰,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 都宪中丞,都御史之号;内翰学士,翰林院之称。天使誉称行人,司成尊称祭酒。称都堂曰大抚台,称巡按曰大柱史。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号;宪台、廉宪,提刑按察之称。宗师称为大文衡,副使称为大宪副。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贰候,同知誉美。郡宰、别驾,乃称通判;司理、豸史,赞美推官。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豸史、台谏,即知县之以称。乡宦曰乡绅,农官曰田畯。钧座、台座,皆称仕宦;帐下、麾下,并美武官。秩官既分九品,命妇亦有七阶。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妇人受封曰金花诰,状元报捷曰紫泥封。唐玄宗以全瓯覆宰相之名,宋真宗以美珠钳谏臣之口。金马玉堂,羡翰林之声价;朱幡皂盖,仰郡守之威仪。台辅曰紫阁名公,知府曰黄堂太守。府尹之禄二千石,太守之马五花骢。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初到任曰下车,告致仕曰解组。藩垣屏翰,方伯犹古诸侯之国;墨绶铜章,令尹即古子男之帮。太监掌阉门之禁令,放曰阉宦;朝臣皆缙笏于绅间,故曰缙绅。萧曹相汉高,曾为刀笔吏;汲黯相汉武,真是社稷臣。 召伯布文王之政,尝合甘棠之下,后人思其遗爱,不忍伐其树;孔明有王佐之才,尝隐草庐之中,先主慕其令名,乃三顾其庐。鱼头参政,鲁宗道秉性骨鲠;伴食宰相,卢怀慎居位无能。王德用,人称黑王相公;赵清献,世号铁面御史。汉刘宽责民,蒲鞭示辱;项仲山洁己,饮马投钱。 李善感直言不讳,竟称鸣凤朝阳;汉张纲弹劾无私,直斥豺狼当道。民爱邓侯之政,挽之不留;人言谢令之贪,推之不去。廉范守蜀郡,民歌五裤;张堪守渔阳,麦穗两歧。 鲁恭为中牟令,桑下有驯雉之异;郭汲为并州守,儿童有竹马之迎。鲜于子骏,宁非一路福星;司马温公,真是万家生佛。鸾凤不栖枳棘,羡仇番之为主簿;河阳遍种桃花,乃潘岳之为县官。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令民卖刀买牛。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著。

复制 程登吉 《幼学琼林·卷一·文臣》
类型:

幼学琼林·卷一·武职

形式:

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剪颇牧,乃武将之多奇。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大将曰干城,武士曰武弁。都督称为大镇国,总兵称为大总戎。都阃即是都司,参戎即是参将。千户有户侯之仰,百户有百宰之称。以车为户曰辕门,显揭战功曰露布。下杀上谓之弑,上伐下谓之征。 交锋为对垒,求和曰求成。战胜而回,谓之凯旋;战败而走,谓之奔北。为君泄恨曰敌忾;为国救难曰勤王。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汉冯异当论功,独立大树下,不夸己绩;汉文帝尝劳军,亲幸细柳营,按辔徐行。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羞与哙等伍,韩信降作淮阴;无面见江东,项羽羞归故里。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卫青为牧猪之奴,樊哙为屠狗之辈。求士莫求全,毋以二卵弃干城之将;用人如用木,毋以寸朽弃连抱之材。总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自古英雄,难以枚举;欲详将略,须读《武经》。

复制 程登吉 《幼学琼林·卷一·武职》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