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桢诗

时间:2024-01-13 01:59:18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与您分别时间还不久,经过的时间还不到十天。
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这愁绪就像多年没见一般。
虽说(我俩)相距近在咫尺,(相见)却难如越过九重天。
和暖的夏天,草木是那样的昌盛繁茂。

注释
刘桢(170?—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汉魏之际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掾属。其五言诗风格道劲,语言质朴,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作品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干集》。作者好友之一。
子:你,对刘桢的尊称。无几: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所经:经过的时间。一旬:十天。
一何:多么。笃(dǔ):深厚,真诚。
三春:多年。三,虚指多数。春,指年,古代常以季节名代表年。
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咫为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涉:度过,越过。九关:九重天门。关:闭门的横木,这里指门。
陶陶:和暖的样子。朱夏:夏天。
昌且繁:(草木)昌盛繁茂的样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刘桢因平视曹丕妻甄氏,被曹操判为服苦役。在服刑期间非常想念徐干,就给徐干写了《赠徐干》,以表达对徐干的思念之情。徐干读了刘祯写的赠诗后,就写了这首《答刘祯》来回赠刘祯,同样表达了对刘祯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写分别之日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天。这两句为后面写二人感情之深做铺垫。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我对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虽然分别没几天,但我的感觉如同分别了好多年那样漫长。此句明显套用《诗经·王风·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诗句的意境。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这里将相距之近与相见之难对比,更加重了对友人的思念。刘桢《赠徐干》“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之句,二人处于不同的部门:刘祯因罪被拘禁,而徐干为官在西掖园,两地很近,但两人却无故不得相见,因此才有路在咫尺,难涉九关之叹。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全句说,盛阳的夏季,草木是那样的昌盛而繁茂。全诗前六句写情,结尾两句写景,以草木之繁茂喻比诗人与刘桢情谊之绵长,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出无限的回味和深长的意境。

  这首诗明白如话,无丝毫矫揉造作,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诗歌以“与子别无几”领起,以“其愁如三春”相接,极写相思之深;以“虽路在咫尺”与“难涉如九关”相对比,续写相见之难。在相别与难见的内心情感矛盾冲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情感。

  全诗只有八句,四十个字,从其所表达的形象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中,可见诗人之功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徐干介绍和徐干诗词大全

诗人:徐干

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其著作《中论》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文化学者影响深远。 ...
复制作者 徐干
猜您喜欢

哀故宫

形式:

掖庭依约粉垣丹,行入荒宫重黯然。 华表忽惊人世换,昆明重见劫灰寒。 石龙委地埋秋草,湖玉临池倚暮烟。 满目悲风吹酒醒,东华门外泪阑干。

复制 王恽 《哀故宫》
类型:

九月下旬即事

形式:

霜晚知荞熟,山寒喜酒醲。 黄丝听夜织,赤米看晨舂。 储药扶持老,收薪准备冬。 儿扶还客拜,顾影叹龙钟。

复制 陆游 《九月下旬即事》
类型:

诸生送别阊门

形式:

衰柳阊门道,丹枫远浦桥。 泪容行路惨,别恨几时消。 羁旅情虽恶,师生义自饶。 成才吾所望,相见亦非遥。

复制 殷奎 《诸生送别阊门》
类型:

翠菊

形式:

露草含英不待秋,夕餐谁疗屈生愁。 似从蓝水浮花出,几片青溪带雨流。 倡女倩妆添晓钿,宫娥集翠想云裘。 幽芳未老嗟迟暮,欲见佳人可自由。

复制 彭孙贻 《翠菊》
类型:

寄宋民表同知

形式:

德政犹传内翰名,又烦才子福山城。 风前玉树材偏隽,雪后青松节更明。 遗老望尘惊自慰,好山随路解相迎。 无由缩地论今昔,凭仗南鸿一寄声。

复制 程敏政 《寄宋民表同知》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