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

时间:2024-06-03 04:51:01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表示去某地方不合时,未能遇到想见之人。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绿绿的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美丽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原意,那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其实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瞿佑《归田诗话》卷中:陈简斋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放翁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皆佳句也。惜全篇不称。叶靖逸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戴石屏:“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句意亦佳,可以追及之。 钱钟书《宋诗选注》:这是古今传诵的诗,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的来得具体。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杏花》:“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吴融《途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杏花》:“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搀杂排列,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叶绍翁介绍和叶绍翁诗词大全

诗人: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
复制作者 叶绍翁
猜您喜欢

题蔡端明苏东坡墨迹后四首 其一

形式:

只今谁是钱塘守,颇解湖中宿画船。 晓起斗茶龙井上,花开陌上载婵娟。

复制 虞集 《题蔡端明苏东坡墨迹后四首 其一》
类型:

华山女

形式: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椔軿。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去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复制 韩愈 《华山女》
类型:

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

形式:

一日复一日,一朝复一朝。 只见有不如,不见有所超。 食作前日味,事作前日调。 不知久不死,悯悯尚谁要。 富贵自絷拘,贫贱亦煎焦。 俯仰未得所,一世已解镳。 譬如笼中鹤,六翮无所摇。 譬如兔得蹄,安用东西跳。 还看古人书,复举前人瓢。 未知所究竟,且作新诗谣。

复制 韩愈 《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
类型:

登学宫城墙眺望寄曾宏父

形式:

寂寞无毡老郑虔,登临此日意茫然。 云开北渚炊烟外,春到西城战血边。 江草唤愁无畔岸,官梅动兴得清便。 南风藻思传家旧,好寄东风御柳篇。

复制 刘一止 《登学宫城墙眺望寄曾宏父》
类型:

木渎道中风雨震雷大作

形式:

恶风奔云何壮哉,溪水欲立山欲摧。 石岸迸裂缆边树,胡床动摇船底雷。 灵岩塔后雨脚挂,胥口庙前浪花来。 篷漏衣沾不足惜,酒瓶倾倒愁空罍。

复制 范成大 《木渎道中风雨震雷大作》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