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时间:2024-01-03 02:18:14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类型: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注释
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癸卯,天干地支之一。从弟:堂弟。敬远:即陶敬远,陶渊明的堂弟兼表弟。其生平事迹不详,据陶渊明的《祭从弟敬远文》可知,其人逝世于义熙七年(411年),年纪不过三十刚出头(“年甫过立”)。他比陶渊明大约要小十五六岁。
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邈(miǎo):远。世:指世俗,官场。绝:断绝往来。
顾盼:犹言看顾、眷顾。莫:没有人。
荆扉(fēi):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翳翳(yì):阴暗的样子。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希:少。《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声曰希。”
皓(hào)已洁:已皓洁。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皓:白,明。
劲气:猛烈的寒气。
“箪(dān)瓢”句:意思是说,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也很难得,我(们)箪瓢常空,无食可陈于面前。箪瓢:即箪食瓢饮。箪:竹编的盛饭容器。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
回:指孔子学生颜回。谢:辞绝。屡:经常。设:陈设。
萧索:萧条,冷落。空宇:空荡荡的房屋。形容一无所有。
了无:一点也没有。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谬(miù):误,谦辞。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苟:如果。由:沿看,遵循。
栖迟:游息,指隐居。《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讵(jù):岂。
一言外:一言之外。一言:指上面四句话。外: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
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别:识别。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陶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重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销声匿迹,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长闭。“寝迹衡门”,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邈”更难说,安帝就被禁近在咫尺的寻阳。复杂的情怀,坚苦的节操,“莫谁知”倒是真的,就诗篇来说,只把敬远除外。这四句转折颇多。起四句叙事,接下去四句写景。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轻淡中字字贴实。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故风只一句,雪有三句。“倾耳”二句,千古传诵。其妙处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后人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劲气”四句,紧承风雪叙事:写寒气侵衣,饮食不足,屋宇空洞萧条,没有什么可娱悦的。一“劲”字备见凛冽之状;“谢屡设”三字,以婉曲诙谐之笔写穷困,尤饶达观情趣;“了无”撇扫之词,承上启下。“历览”八句,议论作结:屋内外一片严寒(暗包政治气候),事无“可悦”,唯一的排遣和安慰,只有借读“千载书”,学习古代高人志士的“遗烈”;“遗烈”两字,偶露激情。“高操”两句,又出以诙谐,掩抑激情。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受桓玄下诏褒扬的假“高士”皇甫希之之流,实际上还包含作者不愿为司马氏与桓氏的争夺而去殉“臣节”的意思;假高、愚忠,俱不屑为。“固穷”自守,本无以此鸣高之意,故自嘲此节为“谬得”。诙谐中表现了坚贞与超脱的结合,正是前面说的对于儒道精神很好的取舍与结合:是非不昧,节行不辱,而又不出于迂拘。仕进的“平津”既不愿再走,那么困守“衡门”,就不自嫌其“拙”了;不说“高”,又说“拙”,正是高一等,超一等。“寄意”二句,才写到赠诗敬远的事,说“寄意”于“言外”,只有敬远能辨别此心“契合”之道,归结诗题,又露感慨。黄文焕《陶诗析义》说这八句,转折变化,如“层波迭浪”,庶几近之;但更应该说这“层波迭浪”表面上竟能呈现为一片宁静的涟漪。

  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事实上固守其穷决非易事。陶渊明在诗中坦率地说自己是“谬得固穷节”,论者或以为这是他的谦辞,其实这一句诗表明他本来并不想走这样一条路,现在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在陶渊明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在官场里不断运作和升迁,那是阳关大道(“平津”);另一条是退守田园,栖迟于衡门之下,这是独木小桥。陶渊明说,既然前一条路走不成,那么只好走后一条,这也不算是“拙”。话是这么说,却总是有点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味道,有自我安慰的意思。这时的陶渊明认为固守其穷乃是“拙”,算不得“高操”。可知他本心深处并不打算“拙”,只是实逼此处、无可奈何罢了;这与他后来下决心“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心情是两样的。

  这首诗绝大部分诗句意思都相当明确,只有结穴处“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两句颇有玄言的色彩。这里的“一言”,或谓指“固穷”,或谓指“栖迟讵为拙”,恐怕都不大合适,既然是“一言”,应当只能是指出上句之末的那个“拙”字——否则就不止“一言”了。

  “拙”字在陶诗中出现过多次。陶渊明后来往往在褒义上使用此字。在此诗中,“栖迟讵为拙”这一句是为“栖迟”亦即隐居辩护的,他说这样活着还不能说是“拙”,这里“拙”字明显是贬义的。当然,陶渊明立即又说,“拙”字在它的一般义之外还有言外之意,这就含有要替“拙”字推陈出新的意思了。诗中末句忽然发问道:谁能够对此作出分析研究呢?他大约是寄希望于他的从弟陶敬远罢,但也没有明言,此时诗人自己陷入了深沉的反思。前人论陶渊明此诗往往一味称道其高尚,而无视其情感上的矛盾纠葛,尚未可称为知言。

  此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俱以情渗透其中。尽管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但终以情为主,而情偏没有直接表露。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把层波迭浪变为定流清水,陶诗的意境,自然达到了极顶的深厚和醇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当时陶渊明三十九岁。此前二年,即隆安五年(401年),陶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诗即丁忧家居时之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注释

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癸卯,天干地支之一。 从弟:堂弟。 敬远:即陶敬远,陶渊明的堂弟兼表弟。其生平事迹不详,据陶渊明的《祭从弟敬远文》可知,其人逝世于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年纪不过三十刚出头(“年甫过立”)。他比陶渊明大约要小十五六岁。 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邈(miǎo):远。 世:指世俗,官场。 绝:断绝往来。 顾盼:犹言看顾、眷顾。 莫:没有人。 荆扉(fēi):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翳翳(yì):阴暗的样子。 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 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希,少。《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声曰希。” 皓(hào)已洁:已皓洁。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皓,白、明。 劲气:猛烈的寒气。 箪瓢:即箪食瓢饮。箪,竹编的盛饭容器;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 谢:辞绝。 屡:经常。 设:陈设。 “箪(dān)瓢谢屡设”句: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也很难得,我(们)箪瓢常空,无食可陈于面前。《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指孔子学生颜回。 萧索:萧条、冷落。 空宇:空荡荡的房屋。形容一无所有。 了无:一点也没有。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谬(miù):误,谦辞。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 苟:如果。 由:沿看、遵循。 栖迟:游息,指隐居。《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讵(jù):岂。 一言外:一言之外。一言,指上面四句话;外,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 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 别:识别。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借赠堂弟陶敬远以自抒情怀,用了许多笔墨写作者自己在衡门之下饥寒交迫的苦况,发出了“了无一可悦”的慨叹,但作者仍表示决心躬耕固穷节。全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而俱以情渗透其中,且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深具深厚醇美之意境和松柏劲直之气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只十字,而雪之轻白虚洁尽在是矣,后此者莫能加也。 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一意一转,曲折尽致。(“寝迹”四句)……写风雪得神。(“倾耳”二句)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真觉《雪赋》一篇,徒为辞费。(“倾耳”二句)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愚于汉人得两语,曰:“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于晋人得两语,曰:“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于宋人得两语,曰:“明月照积雪”,千古咏雪之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陶渊明介绍和陶渊明诗词大全

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
复制作者 陶渊明
猜您喜欢

和黄鲁直效进士作二首 其二 款寨来享

形式:

蠢尔氐羌国,天诛亦久稽。 既能知面内,不复议征西。 斥堠销兵火,边城息鼓鼙。 输忠修贡职,弃过为黔黎。 雪满流沙静,云沉太白低。 巍巍二圣治,盛德古难齐。

复制 苏轼 《和黄鲁直效进士作二首 其二 款寨来享》
类型:

代白发答

形式:

从衰得白自天机,未怪长青与愿违。 看取春条随日长,会须秋叶向人稀。

复制 王安石 《代白发答》
类型:

丞相周公招王才臣中秋赏梅花寄以长句

形式:

素娥大作中秋节,一夜广寒桂花发。 天风吹堕绿野堂,夜半瑶阶丈深雪。 梅仙不知天尚秋,只惊香雪点搔头。 笑随玉妃照粉水,洗妆同入月中游。 晋公赏梅仍赏桂,独招子猷雪前醉。 明朝有客诉天公,不唤香山病居士。

复制 杨万里 《丞相周公招王才臣中秋赏梅花寄以长句》
类型:

和欧阳宣德经野步

形式:

溯风何敢祝淮神,青律飞灰气自醇。 顾我衰容唯殢酒,因君佳句始知春。 山中桂子年年好,观里桃英日日新。 延对彤廷须努力,詹生学问及昌辰。

复制 晁补之 《和欧阳宣德经野步》
类型:

次韵王可道

形式:

楚楚山阴彦,长游楚水滨。 尺书新寄雁,十载几怀人。 客梦芦花雨,诗情柳絮春。 何时归话旧,酤酒荐吴莼。

复制 周权 《次韵王可道》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