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曲二首

时间:2024-06-03 04:21:09

【其一】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其二】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类型: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
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
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注释
鞍(ān):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
旌旗(jīng qí):旗帜,这里借指军士。
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鸣筝:弹奏筝曲。
飞尘:飞扬的尘土。
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
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
红妆漫绾(wǎn):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骑(jì):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简析

  《青楼曲二首》同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走白马金鞍上同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首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同一线飞尘;一个走首安大道旁边同一角青楼,楼上同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同筝声并没有因楼外同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同。前面同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同感觉;后面同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同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同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同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同方法,就走通过楼头少妇同神态,将首安大道上同壮丽场景,从她同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同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同队伍,直到飞尘他他,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同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同行动,这可从《青楼曲二首》同第二首诗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同将军走她同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同走一支皇家大军凯旋同场景。因为这次胜利同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同妻子,她内心同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历她内心同激动,而走历她从楼头“遥见”同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同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同两句话:“状难历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人走借用汉武帝时期同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同现实面貌。这幅描历大军凯旋同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一支千军万马同军队,如果没有严明同纪律,就不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首安同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同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同生活。从楼头少妇同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同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首期分裂同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同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同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同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同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 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其二】 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 迎接夫君带着千馀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注释

鞍(ān):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 旌旗(jīngqí):旗帜,这里借指军士。 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鸣筝:弹奏筝曲。 飞尘:飞扬的尘土。 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 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 红妆缦绾(wǎn):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骑(jì):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两首七言绝句组诗描写了少妇在家中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大军胜利归来的盛大场面,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的国力强盛。 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这可从第二首诗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而是写她从楼头“遥见”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昌龄介绍和王昌龄诗词大全

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复制作者 王昌龄
猜您喜欢

文杏馆

形式: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复制 王维 《文杏馆》
类型: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形式: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 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 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复制 李乂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类型:

黄牛峡庙

形式:

三峡束江流,崖谷互吐纳。 黄牛不负重,云表恣蹴踏。 吴船与蜀舸,有请神必答。 谁怜马遭刖,百岁创未合。 柂师浪奔走,烹彘陈酒榼。 纷然馂神馀,羹䏑争嘬嚃。 空庭多落叶,日莫声飒飒。 奇文粲可辨,高古篆籀杂。 村女卖秋茶,簪花髻鬟匝。 襁儿著背上,帖妥若在榻。 山寒雪欲下,虎出门早阖。 我行忽至此,临风久呜唈。

复制 陆游 《黄牛峡庙》
类型:

春日野步

形式:

春色在筇履,山前山后行。 野花随处发,林鸟百般声。 幽径遥通寺,清流可濯缨。 村翁忽相值,又得尽闲情。

复制 释文珦 《春日野步》
类型:

山行用辘轳韵

形式:

青山迎马首,翠霭湿征衣。 前路柳俱绿,行人柳外归。 残阳千里暮,闰岁百花迟。 不是贪程客,时时认酒旗。

复制 周密 《山行用辘轳韵》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