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时间:2024-04-05 05:16:27

候晓逾闽峤,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类型: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等到天亮便越过闽地的山障,乘风向粤进发。
宿云如落鹏之翼,残月如开于蚌中之珠。
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台。
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流水击打溪石,叮咚有声。
黑猿抱叶啼叫,翡翠鸟衔花飞来。
南中的景象虽娱心悦目,但我留恋北方的思绪却更长了。
黑发忽然变成了白发,赤心已经化作冷灰。
仕进的路已绝,不如回头返故乡去剪来草过日子罢了。

注释
早发:早上进发。
始兴:即曲江,在韶州府。
虚氏村:地名。
候:等候,等待。
晓:天亮。
逾:逾越。
闽:福建。
嶂:山障。
越(yuè粤):广东。越台:昔尉陀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宿云:隔宿之云。
鹏:大鸟。
际:天际。
残月:夜阑之月。
蚌中开:明月之珠,藏于蚌中,故见晓月,如珠在蚌中开也。
薜(bì)荔:香草。
桄榔(guāng láng):桄榔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无枝,至头生叶。
翳(yì):遮蔽。
裛(yì):通“浥”,沾湿。
玄猿:黑猿。
啸:啼叫。
南中:中国南部。
思:思绪。
悠:时间之长。
鬒(zhěn诊)发:黑发。
俄(é):忽然。
素:白色。
灰:冷灰。
首:向,朝。
行:去。
莱(lái):草名,即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唐神龙元年( 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这首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从诗其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晨头四句,点题其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其经过的高山峻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势法望见越王台的。宋之问人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其,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

  从“薜荔摇青气”晨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句其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人青气郁勃、势以自守的情态。在上三句其,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

  最后六句指诗人前面的铺排绘景是为了后面的写情抒怀。“南其”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其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其”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暗示官场的荣辱势常,增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人“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直抒胸臆道:何时能走向返回故乡的路呢?“行剪故园莱”,人谢朓“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比之于水势,“南其”二句似高江急峡,大起大落,“鬒发”二句江面渐宽,水势渐缓,至末两句化成一片汪洋,隐入势边的平芜之其。

  这首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人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下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下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的价值倒不在于诗人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其下南其景物的出色描绘。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其的一草一木势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人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注释

虚氏:一作「灵长」。 峤:一作「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闽嶂”本指闽地的山岭,有时也可用作“岭嶂”的意思,泛指南国的山岭。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是汉高祖时南越王赵佗在广州越秀山上所建的台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所谓“望”,只是瞻望前途的意思。“宿云”是隔宿之云。《庄子·逍遥游》写大鹏鸟,说它“翼若垂天之云”。这里见云而生鹏翼的联想,句意只是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第四句,古人以为,月亮的盈亏与蚌蛤的虚实相统一,月圆时蚌蛤实,月亏时蚌蛤虚。所以,诗人由“残月”而生“蚌中开”的联想。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 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薜荔”是一种木本蔓生植物,常绕树或缘壁生长。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桄榔”则是一种亭亭玉立的乔木,与蔓生的薜荔对举,构图相当优美。加之碧苔依树,古色古香,与“薜荔”句表现出来的盎然生趣亦复形成鲜明的对照。“桂香”句既为画面添枝加叶,又使淡淡幽香透出画面。句中的“裛”,通“浥”,打湿的意思。在上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黑毛猴子攀附着树枝在叫唤,翡翠鸟衔着花在飞来飞去。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 读到最后六句时,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前面的铺排绘景是为了后面的写情抒怀。“南中”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虽”字是句中之眼,转出后面的许多文章。“北思”句直承“虽”字。从末句的“故园”可知,诗人的“北思”是思念故乡而非朝廷。“鬒(zhěn)发”,黑发。“鬒发”二句说明贬谪对他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暗示官场的荣辱无常,更增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直抒胸臆道:何时能走向返回故乡的路呢?“剪莱”,即除草。“行剪故园莱”,与谢朓“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比之于水势,“南中”二句似高江急峡,大起大落,“鬒发”二句江面渐宽,水势渐缓,至末两句化成一片汪洋,隐入无边的平芜之中。 此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与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对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的价值倒不在于诗人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中对南中景物的出色描绘。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瀛奎律髓》:之问此篇,“宿云”“残月”一联前无占人,他佳句尤多。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顾云:三四奇绝,语能到此乃具眼。 《唐诗广选》:胡元瑞曰:“宿云”一联与“一叶兼萤度,红云带雁来。劲风吹雪聚,渴鸟琢冰开”诗奇绝。能别此,乃具眼。 《唐诗直解》:下笔宛较不滞,流丽亦细净, 《唐诗选》:收来似散不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意况浑厚,调度秀洁,子是排律当家。蒋一葵曰:“南中”一联,似散不散收来。 《初白庵诗评》:语巧而不觉其纤,所以为初唐(“宿云”句下)。 《瀛奎律髄汇评》:纪昀:第四句言月光斜长一线,如珠光之闪于蚌中耳。此一联故为奇语,已开雕琢风气。冯舒:第三句奇妙。第二联高占舒秀,老杜所无。无名氏:出笔纯乎《骚》、《雅》之气,迥异凡流。 《唐诗鉴赏辞典》:本篇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宋之问介绍和宋之问诗词大全

诗人: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复制作者 宋之问
猜您喜欢

游南山天宁寺

形式:

客里尘騑未着鞭,短篷送我访幽禅。 横空云冒临江寺,夹岸山随下濑船。 谩借一觞追胜概,暂分半日洗尘缘。 城头梅角声孤起,掉首空归又晚天。

复制 方一夔 《游南山天宁寺》
类型:

明月几回满

形式:

明月几回满,待君君未归。 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 谁念同袍者,闲居与愿违。

复制 范梈 《明月几回满》
类型:

古田女

形式:

昔年过饶州,一事独希差。 清川浴妇人,以昼不以夜。 上流濯垢腻,下流汲归舍。 供佛与事尊,共用如啖蔗。 朝昏卖鱼虾,晴雨亲耕稼。 樵采与负戴,咸与夫并驾。 流污浴岂非,失礼事可讶。 我时适逆旅,一见为汗下。 欲言不可得,况敢加讥骂。 静惟天下事,无边可悲咤。 一从文王没,声教不逾华。 巴夔与闽粤,至今愧华夏。 男不耕稼穑,女不专桑柘。 内外悉如男,遇合多自嫁。 云山恣歌谣,汤池任腾藉。 插花作牙侩,城市称雄霸。 梳头半列肆,笑语皆机诈。 新奇弄浓妆,会合持物价。 愚夫与庸奴,低头受凌跨。 吾闽自如此,他方我何暇。 福州县十三,余幸穷崖下。 十里近郭县,此俗独未化。 一日来古田,拔秧适初夏。 青裙半绞扎,水泥和拨迓。 事事亦不恶,位分无假借。 三王二帝年,人伦密无罅。 冀方古当涂,丰水今浐灞。 见恶如豺狼,嗜礼如脍炙。 固无期桑中,亦无舞台榭。 一国皆若狂,一年唯有蜡。 盛年事耕织,斑白可休暇。 习见宜如常,骤异良以乍。 劝君但勤馌,兹事宜永谢。 倘能用吾言,鸡豚愿同社。

复制 陈普 《古田女》
类型:

解维

形式:

又解征帆落照中,暮程还过秣陵东。 二年辛苦烟波里,赢得风姿似钓翁。

复制 韦庄 《解维》
类型:

喜杜仲高移居清湖

形式:

笑携鸡犬入城居,无复游从叹阔疏。 河水通船堪载酒,桐阴近屋可修书。 饭香休忆辛田米,羹美何惭丙穴鱼。 我亦买山湖上住,效芹时拟贡园蔬。

复制 高翥 《喜杜仲高移居清湖》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