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时间:2024-01-16 15:22:00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类型: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每日里携杖云游四海为家,秋夜赏月,春日品花。逢人见事不再起憎爱之心,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大自然的山水云霞。
飘飘然来去随心所欲,有时到酒肆里打酒,有时到萧寺里讨茶。我就像一只黄鹂栖飞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谁家。

注释
先生:作者的自称。 筇(qióng)杖:即竹杖。
把住:控制住。
放行:出行。
旗亭:代指酒楼。
萧寺:佛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词表现了一种出尘旷达的悠闲境界。

  “先生筇杖是生涯”,开头一语是全词意蕴的形象的总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谓。词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进行涵盖,就表明他已无心于世事,完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挑月更担花”写出了山野风情之美与身在山野的惬意。以竹筇挑月、担花既能令人想见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态,也可体味出词人吟风弄月的情趣。“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二句仍是承“筇杖”的意象进行生发,前句以“把住”筇杖作为眼前社会现实的象征,词人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对它们‘已无所谓爱憎可言,后句把倚杖而行作为他对生活的向往,他所行之处烟霞缭绕,不啻是他理想生涯的寄托。词人在“筇杖”这一意象上该凝聚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丰富的意蕴。

  下阕仍承“竹筇”的意象进行放逸之情的抒发。“飘然携去”之句就是写他倚杖而行的处处踪迹,他携着它(筇杖)到“旗亭问酒”,到“萧寺寻茶”,一“寻”一“问”暗示词人生计的清寒,神情潇洒落拓。结尾二句尤为妙笔,词人比喻自己是一只飞止无定的黄鹂,性之所至不知会飞到谁家,朱教懦晚年犹如此风趣诙谐,以活泼小巧的黄鹂自喻,表现作者有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朱敦儒介绍和朱敦儒诗词大全

诗人:朱敦儒

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
复制作者 朱敦儒
猜您喜欢

晚翠亭诗

元代 : 无名氏
形式:

一径入青松,飞流澹晴绿。 道人晚归来,长歌振林谷。 山深不知秋,落叶下枯木。 须臾翠烟开,月色照彩服。

复制 无名氏 《晚翠亭诗》
类型:

度荆门望楚

形式: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复制 陈子昂 《度荆门望楚》
类型:

秋夜听雨奉怀子厚

形式:

悄悄窗户暗,青灯读残书。 忽听疏雨落,稍知凉气初。 披襟聊自适,掩卷方踌躇。 亦念同怀人,怅望心烦纡。 鸣琴爱静夜,乐道今闲居。 岑岑空山中,此夕知焉如。

复制 朱熹 《秋夜听雨奉怀子厚》
类型:

寄梅室长

形式:

君家先祖隐吴门,即日追游往事存。 若向明时奏飞牍,并将康济息元元。

复制 林逋 《寄梅室长》
类型:

吹角

形式:

断霞归鸟隔山钟,日过西山转海空。 长恨南城催晓急,五更吹角怨秋风。

复制 张耒 《吹角》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