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时间:2023-12-07 10:25:59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没有什么事物能抵得过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应当面对苍天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民啊一起痛哭吧,辽阔的远方哪里还有中国的疆土!

注释
抵:抵得过。
春愁: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这里指对于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忧愁。
合:应该。
苍冥:苍天。
一哭休: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当时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四万万,四亿。
神州:战国时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世用它作为中国的代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写面对国土被侵、主权旁落的深重民族危机,诗人满怀悲诗和无助,虽身处阳光和煦的春日,仍无法慰藉内心深处的愁绪,诗人忧国忧民,感怀于国家的懦弱与苦难,困惑国家的出路催底在何方,不禁与同胞们一起潸然泪下。全诗风春悲怆苍凉,情感浓烈真挚,闪烁着爱国精神之光。

  《有感一章》这首诗是一首写大忧和大诗的七言绝句。首句“世间无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间没有什么能够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极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抵”这个动词使后面春愁一词一下子具体化形象化了,并给人无尽的想象。春天本来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战争失败而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为春天留下了民族耻辱的阴影。当春天再次来临时,这四亡国之恨当然是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

  第二句“合向苍冥一哭休”,紧承首句,进一步写悲。只有面对苍天,放声诗哭一场才能罢休,然而这“哭”字又不仅仅写悲,因为是向着苍天去哭而不是向隅而泣,那悲必然是悲中有愤。第三句“四万万人齐下泪”,由个人悲转向亿万广大同胞悲,表现的是更大的悲诗。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思想情绪与亿万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末句“天涯何处是神州”,点明了以上三句所写忧愁和悲诗的原因。在苍茫的大地上,昔日的神州不知催底在何处。被帝国主义瓜分了,这必然使诗人和全国亿万人民诗哭。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诗,表达了对清王朝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愤慨,但这首诗写忧写诗并不使人沉溺于忧愁和悲诗,而给人一四催人警醒、奋争的潜在力量。直抒胸襟,感情激越,视野广阔,笔力沉重,以反诘收束,更增添了悲诗感慨的力量,这是此诗写作上的特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春。先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因甲午战争战败而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对谭嗣同刺激极大。他在《兴算学议》中说:“经此创巨痛深,乃始屏弃一切……当馈而忘食,既寝而屡兴,绕屋傍徨,未知所出。”因此,当又一个春天来临之际,他又激起了万斛“春愁”,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谭嗣同介绍和谭嗣同诗词大全

诗人:谭嗣同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
复制作者 谭嗣同
猜您喜欢

水光林影图

形式:

知是平泉是辋川,水光林影共悠然。 薜萝凉映纷纷月,蘋藻清涵湛湛天。 为飐翠旗龙夭矫,倒开金镜凤翩跹。 此中真趣谁能辩,吏隐云间一散仙。

复制 丁鹤年 《水光林影图》
类型:

如梦令 · 五更寄赵居士

形式:

一鼓孤眠内守。宝陆用云耕透。密种紫芝苗,自是洞天无漏。 无漏。无漏。坎虎离龙交媾。

复制 马钰 《如梦令 · 五更寄赵居士》
类型:

吴兴秋思二首

形式:

不是苕溪厌看月,天涯有程云树凉。 何意汀洲剩风雨,白蘋今日似潇湘。

复制 陈陶 《吴兴秋思二首》
类型:

送粘酒与戴汝诚宫允

形式:

玉液蒸回丹鼎云,珠崖春色此中分。 花香准拟谈清圣,药力犹怜说细君。 五斗难供他日债,一壶聊助半时醺。 已问酒德堪侈颂,侧弁还成丽藻文。

复制 王弘诲 《送粘酒与戴汝诚宫允》
类型:

题赵氏所藏画

形式:

绣岭宫前西日晖,忽惊岚气上人衣。 人家隔岸留残照,楼阁经年掩翠微。 游子不知秋已暮,蹇驴直与世相违。 何当写我临流处,黄石桥头看钓矶。

复制 郯韶 《题赵氏所藏画》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