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时间:2024-03-14 19:17:02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类型: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
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
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的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注释
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
结宇:造房子。
空翠:树木的阴影。
莲花:指《莲花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韵译
义公寺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寺空寂的山林。
阳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散译
义公寺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寺深山老林中。
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
久雨初停,夕阳返照,绿树的阴影散落寺幽暗的庭院中。
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注释⑴大禹寺:寺名,寺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⑵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
⑶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空林:空寂的山林。
⑷众:一作“群”。壑(hè):沟壑。
⑸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⑺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⑻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注释

习禅处:一作「习禅处」。 结构: 一作「结宇」。 群壑: 一作「众壑」。 连雨足:一作「照雨足」。 应知: 一作「方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唐诗训解》:秀语可餐。 《唐诗评选》:五、六为襄阳绝唱,必如此乃耐吟咏。一结入套,依然山人本色。 《唐诗选》:玉遮曰:尽禅门清净况味。 《唐贤三昧集笺注》:二联俱妙。(“广外”四句下) 《絸斋诗谈》:“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惟其“连雨”是以“空翠”欲落,形对待而意侧注。 《网师园唐诗笺》:中四写景清真。 《唐贤清雅集》:森秀是襄阳本色。魂魄语(“空翠”句下)。 《唐诗合选详解》:王一士曰:前赞义公禅房,后赞义公禅心,总从空际设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浮萍篇

形式: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 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 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 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复制 曹植 《浮萍篇》
类型:

过白土岭望见芙蓉峰七八峰最东一峰特奇里人名为芙蓉尖云

形式:

看山须是高处看,低处看来元不见。 君看矮子仰高人,只识长身那识面。 今晨雨止升火轮,一光销尽千山云。 千山数日眼中失,今晨头角都争出。 初登峻岭也心惊,上到绝顶忽眼明。 天外数枝青玉笔,飞入锦囊寒突兀。 问来还是芙蓉尖,阔开两窗高卷帘。

复制 杨万里 《过白土岭望见芙蓉峰七八峰最东一峰特奇里人名为芙蓉尖云》
类型:

发岩镇蒋生客次赴黄山三首 其一

形式:

侵晨理行箧,褰裳事篮舆。 行行历墟井,寒翠生衣裾。 高舂过潜口,村巷多踟蹰。 西北指前路,一径当山隅。 峭壁攒紫雾,苍莽浮云舒。 淙淙深涧水,远近声与俱。 十月霜未降,林叶青黄疏。 午作酒家饷,炊烟薄茅居。 盘桓青溪曲,鉴影惊游鱼。 饭罢复去去,渐上青云梯。 修岭颇登顿,层冈转崎岖。 千盘入无路,倏忽逢坦途。 人烟小成市,樵牧皆自如。

复制 沈明臣 《发岩镇蒋生客次赴黄山三首 其一》
类型:

壬申正月十七夜刘令公赐续元夕惠临赋谢

形式:

良宵已度月明孤,掷烛推毬尚可呼。 共喜乐郊无硕鼠,何期永夜集仙凫。 续游不用一钱买,胜会休云五夜徂。 草莽自难徼福曜,枯荄何日尽昭苏。

复制 张萱 《壬申正月十七夜刘令公赐续元夕惠临赋谢》
类型:

送陈太仆谢病还福建

形式:

暂辞太仆马,采药归武夷。 武夷多异人,九曲或见之。 若逢云谷老,为予重致辞。 精一事久旷,千载空尔为。

复制 湛若水 《送陈太仆谢病还福建》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