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时间:2024-03-07 14:16:37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死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争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争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争不使争知,岂圣争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死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争,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死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死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道理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复制作者 佚名
猜您喜欢

古仙坛

形式:

远山谁放烧,疑是坛边醮。 仙人错下山,拍手坛边笑。

复制 顾况 《古仙坛》
类型:

送张阁老中丞持节册吊回鹘

形式:

旌旆翩翩拥汉官,君行常得远人欢。 分职南台知礼重,辍书东观见才难。 金章玉节鸣驺远,白草黄云出塞寒。 欲散别离唯有醉,暂烦宾从驻征鞍。

复制 权德舆 《送张阁老中丞持节册吊回鹘》
类型:

次子厚秋怀韵

形式:

秋风何方来,为我涤残暑。 庭梧亦何与,索索终夜雨。 冥思感物变,念此离索苦。 浩荡信莫量,幽纷那得睹。 丁年舍我去,憔悴故其所。 廓落济时心,颓然复安取。 永怀平生友,梦想见眉宇。 今晨枉秀句,烂若朝霞举。 去去同采芝,高轩坐凝伫。

复制 朱熹 《次子厚秋怀韵》
类型:

宴集张上舍 水周林同诸君分韵得人字(丁亥)

形式:

岸上牵船思曼,水中筑室灵均。 客来何者是客,客去此中有人。

复制 朱彝尊 《宴集张上舍 水周林同诸君分韵得人字(丁亥)》
类型:

黄山五松歌

形式:

松兮松兮龙之宗,龙不为龙乃为松。 松作女萝缠一石,石为松困难成峰。 倒生下垂几千仞,松头生在青芙蓉。 龙渴下饮髯拂水,一者横卧当石淙。 一者破石石腹裂,石为之母胞胎重。 石无窍穴松久孕,横枝千载乃穿胸。 松胶石漆日坚固,松身长大石无缝。 石兮乃有松为子,石生石养无土壅。 龙性从来不见石,石即泥土恣所冲。 人间但见松变怪,岂知是龙不可踪。

复制 屈大均 《黄山五松歌》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