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时间:2024-06-03 03:18:18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词引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
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品其诗如赏中国画。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次联是说,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那些值得观赏的景物,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濛濛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惟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刚才呈现于眉睫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并不明说,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颈联是说,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

  颈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山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这样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经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的绵远,南北的辽阔,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这全景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的千形万态。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尾联是说,我想在山里找一个人家投宿,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对此,清沈德潜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集》)然而通过玩其语意,我们似乎可以领会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省略了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山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是怎样发现这一樵夫的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响动,使人循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居住,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深懂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宝三年)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髙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馀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天都:传说天帝居所。这里指帝都长安。 海隅(yú):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开元二十九年(西元七四一年)至天宝三年(西元七四四年)之间,王摩诘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王孟诗评》:语不必深辟,清夺众妙。 《唐诗直解》:王摩诘「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孟浩然「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并可作画。末语流丽。 《唐诗镜》:「阴晴众壑殊」一语苍然入雅。 《唐诗选》:玉遮曰:「入看无」三字妙入神。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梅曰:三四真画出妙境。周敬曰:五六直在鲛宫蜃市之间。周启琦曰:摩诘终南二诗,机熟脉清,手眼俱妙。 《唐风定》:右丞不独幽闲,乃饶奇丽,但一出其口,自然清冷,非世中味耳。 《唐诗评选》:工苦,安排备尽矣。人力参天,与天为一矣。「连山到海隅」非徒为穷大语,读《禹贡》自知之。结语亦以形其阔大,妙在脱卸,勿但作诗中画观也,此正是画中有诗。 《唐律消夏录》:通首俱写终南山之大。全是白云、青霭,一中峰而分野已变,历众壑而阴晴复殊,游将竟日尚无宿处,其大何如? 《增订唐诗摘钞》:结见山远人稀。 《唐诗观澜集》:屈注天潢,倒连沧海。而俯视一气,尽化烟云。一结杳渺寥泬,更有凭虚御风之气。 《而庵说唐诗》:是诗如在开辟之初,笔有鸿蒙之气,奇观大观也。 《唐贤三昧集笺注》:神境。四十字中无一字可易,昔人所谓四十位贤人。 《唐诗别裁》:「近天都」言其髙,「到海隅」言其远,「分野」二句言其大,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茧斋诗谈》:于此看「积健为雄」之妙。「白云」两句,看山得三昧,尽此十字中。 《唐诗从绳》:此尾联补题格。中四句分承说,此立柱应法。回望处白云已合,入看时青霭却无,错综成句,此法与倒装异者,以神韵不动也。 《网师园唐诗笺》:得此形容,乃不同寻常登眺(「青霭」句下)。 《唐宋诗举要》:吴曰:壮阔之中而写景复极细腻(「青霭」句下)。吴曰:接笔雄俊(「分野」句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维介绍和王维诗词大全

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
复制作者 王维
猜您喜欢

题何氏书楼(辛亥)

形式:

屡醉齐东酒,曾开蓟北书。 林泉寻旧好,潇洒胜吾庐。 帘额仍通燕,堂坳亦有鱼。 兰成擅词赋,宜作小园居。

复制 朱彝尊 《题何氏书楼(辛亥)》
类型:

郭某部翁妪两寿

形式:

峨眉西去倚天长,引瑞流虹聚一堂。 庞氏鹿门同日隐,窦家桂树接枝芳。 酒卮共把双鹦鹉,箫侣同骑两凤凰。 自古陈家擅西蜀,何如今日郭汾阳。

复制 徐渭 《郭某部翁妪两寿》
类型:

秦笙曲

形式:

呼卢一掷百万强,妖姬如花出咸阳,筝声嘹呖夜何长。 夜何长,管弦列,遏流云,弄华月。

复制 胡应麟 《秦笙曲》
类型:

大驾视牲南郊

形式:

大路调仙驭,朱旗列禁城。 帝牛三月系,田烛九衢明。 日并龙旒出,山将彩旄迎。 横汾卑汉咏,禋祀秉皇情。

复制 袁帙 《大驾视牲南郊》
类型:

张太史常甫得予告

形式:

闻子有远役,我心己南悲。 菀彼桑与梓,藐在天一涯。 恨无双羽翰,高飞镇相随。 持此一寸心,隐抑讵当知。 宵起步广庭,天高列星迟。 人生有会合,世故多别离。 别离勿复道,但问别者谁。

复制 陆深 《张太史常甫得予告》
类型: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今日古诗词

微信扫一扫

今日古诗词